我走进4S店展厅时,空调吹得人浑身舒爽,可销售小王接下来的话却让我心里直打鼓:"哥,您要全款买这款车啊?那得等两个月才能提车。"这场景是不是特别熟悉?去年我表弟买车也遇到过,他性子急当场就签了贷款合同,结果后来算账才发现多掏了小一万块。今天咱们就请来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十年的老张,让他带咱们看看这背后的弯弯绕绕。
去年夏天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我朋友大刘揣着银行卡去提车,销售一听他要全款,立马把展厅里样车的钥匙都收起来了,说是"最近芯片紧张"。结果大刘转身到隔壁店,人家当场就给了现车钥匙。后来才知道,根本不是没车,而是销售想让他改贷款——这里头的水可深着呢。
要说这里面的门道,得先看看4S店的"小账本"。老张悄悄给我算过一笔账:假设一辆20万的车,全款卖出去店里只能赚8000块利润,要是走贷款呢?金融服务费收个3000,保险返点捞2000,GPS安装再挣1500,七七八八加起来能多赚小两万。这就像去菜市场买菜,摊主当然更愿意搭着卖葱姜蒜。
有个真实案例特别能说明问题。去年国庆节,做生意的陈老板全款提了辆商务车,签合同前销售反复强调"现在订车要等三个月"。陈老板留了个心眼,出门就打电话给厂家客服查库存,结果发现同城仓库里停着三辆现车。第二天他带着通话记录去找经理,当天下午就开走了新车。您说这车到底是"需要订"还是"不想卖"?
不过大家也别把4S店想得太坏,他们也有难处。现在车企给经销商的返利政策,很多都和贷款渗透率挂钩。简单说就是贷款卖的车越多,厂家给的奖励越多。这就好比奶茶店搞"第二杯半价",表面上让利消费者,实则是为了冲销量拿总部的业绩返点。
这里头还有个"时间差"的游戏规则。很多朋友不知道,4S店的车源分两种:一种是提前囤的库存车,另一种是客户下单后向厂家现订的期货车。全款客户要现车,等于让店里少赚了贷款业务的提成,销售自然更愿意把现车留给贷款客户。这就像餐厅把靠窗座位留给常客一个道理。
不过咱们消费者也不是待宰的羔羊。去年新实施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不得强制搭售保险或金融服务。上个月杭州就有位大姐较了真,4S店说要等三个月,她直接打12315投诉,结果三天后顺利提到了现车。记住关键一句话:"您这说法有书面通知吗?我正好想找消协咨询下。"
对付这些套路,老张教了我三招绝活:第一招叫"欲擒故纵",进店先问贷款方案,等销售把底价亮出来再改口全款;第二招是"暗度陈仓",提前在车企官网查好库存车架号,到店直接点名要那辆车;第三招最厉害,叫"围魏救赵",同时找三家店比价,哪家给现车就在哪家买。
说到底,买车是件开心事,咱们既要理解商家的经营压力,也要守住自己的钱袋子。下次再遇到销售说"全款得等",您不妨笑着回一句:"我认识个做汽车媒体的朋友,要不让他帮查查厂家库存?"保准销售立马变勤快。您有没有类似的购车经历?欢迎在评论区聊聊,让更多朋友避开这些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