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逛4S店的朋友可能被惊到了,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合资轿车,现在价格简直像坐过山车一样往下冲。宝马3系都能便宜17万,轩逸不到8万就能开回家,这放在三年前谁敢想?但你知道吗,这些疯狂降价背后,藏着更多值得琢磨的门道。
现在马路上绿牌车越来越多,国产新能源车做得又帅又智能,直接把老牌合资车企逼到墙角。再加上国六B排放新规卡得严,传统燃油车就像被两头夹击的"三明治"。经销商手里的库存车都快堆成山了,只能咬着牙贴钱甩卖。雷凌降4.2万,速腾砍价5.6万,连别克君威这种中型车都敢便宜5万多,这哪是在卖车,简直是在清仓大甩卖。
豪华车市场更刺激,捷豹XEL直接对半砍,16万就能开走曾经30多万的车。宝马奥迪也不端着架子了,3系、A4L统统7折起。不过懂行的销售会偷偷告诉你,这些超低价的豪车很多是去年甚至前年的库存车,虽然价格香,但买回去可能马上变"老款"。倒是沃尔沃S60这种二线豪华品牌,11万的降幅看着吓人,其实人家新款老款都在同步促销。
最让人唏嘘的是那些"国民神车",轩逸、朗逸、卡罗拉,这些曾经闭着眼买都不会错的车型,现在优惠3-8万成了常态。有个在丰田店干了十年的销售说,现在卖辆雷凌的提成,还没以前卖辆汉兰达的零头多。但消费者可不管这些,同样的预算,现在能买高配为啥还要买低配?能上B级车为啥还看A级车?
有意思的是,有些冷门车型反而降价不多。电动MINI COOPER就意思性地便宜6万,林肯Z这种小众车也就降个6.6万。看来车企们也学精了,知道哪些车靠降价能走量,哪些车降价也白搭。倒是起亚K3这种入门车,3.5万的降幅看着挺狠,但算下来其实就便宜了个购置税的钱。
现在去逛车市就像进菜市场,同一个车型在不同店能差出上万块。不过老司机提醒,遇到特别离谱的低价一定要留个心眼。有些超低价车可能是展车、试驾车,或者是库存特别久的"爷爷辈"车型。倒是那些降幅在25%-35%之间的常规优惠,往往藏着真正的性价比之王。
看着满大街的降价横幅,突然想起个问题:当所有车都在降价,到底什么才算真正的"划算"呢?是直接看降价金额,还是应该算算降价后的保值率?如果你现在要买车,是会趁乱抄底燃油车,还是加钱上新能源?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