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购车之前,我深入了解了各种充电桩,从几百块的随车充到三四千的高档货都一一考察过。由于家里配备了380v的电源,我曾打算安装一个20kw的充电桩。但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12月13号提了车,16号我就病倒了,高烧持续了整整10天,导致上牌的事宜只能推迟到23年一月。
在病中的那些天,我反思了自己的用车习惯。大多数时候,我每晚8点就已回到家中,而早上6点前出门的情况并不多见。
考虑到每天至少能充电10小时,我的ID.3充满电需要57度,而从20%充到90%大约是40度电,实际上6小时就足够了。经过深思熟虑,我最终选择了一款699元的随车充,它支持10A、16A、20A、24A和32A五个档位的切换。
这款随车充在20A电流下功率为4400w,24A时达到5280w,而在32A电流下,功率高达7000w,意味着每小时能充电7度。我选择的是思华盛的插座和插头。
只要家中使用的是4平方的国标铜线,使用7千瓦的功率是安全无忧的。而且,慢充不仅能更好地保护电池,还能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这是16A的档位展示。
在16A档位下,充电速度表现稳定。
具体来说,16A电流每小时能为车辆增加23公里的续航里程。
切换到20A档位后,
充电效率进一步提升,每小时能增加31公里的续航。
当调整到24A时,每小时的充电速度可以达到36公里。
而将电流提高到32A时,效率更是惊人,每小时能充电51公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