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亿债务压垮22万销量巨头,国产Jeep正式消失!
7月8日,长沙中院一纸裁定宣告广汽菲克破产,终结了这家曾年销22万辆的合资车企15年的生命。 高达117亿的负债、五次流拍的长沙工厂、40亿债权与19亿资产的悬殊差距,揭开了传统合资模式在中国市场溃败的伤疤。
01 高光开局:SUV红利催生“黑马”
2010年,广汽集团与菲亚特克莱斯勒(后合并为Stellantis集团)各出资50%,豪掷170亿元成立广汽菲克,目标直指“世界级车企”。 初期菲亚特轿车销量惨淡,2014年仅靠菲翔勉强支撑7万辆年销量。
转机出现在2015年。 Jeep品牌国产化落地,自由光、自由侠、指南者三款SUV密集上市,精准踩中中国SUV市场40%的年增速风口。 2016年销量暴增260%至17.99万辆,2017年突破22.23万辆,指南者单月销量破万,长沙工厂三班倒仍供不应求。 时任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放言冲击300万年产能,“不是所有吉普都叫Jeep”的广告语席卷街头。
02 崩盘导火索:315晚会与14万辆召回
2018年央视315晚会将Jeep自由光推上风口浪尖。 发动机严重烧机油问题被曝光,车主戏称其为“机油光”,变速箱顿挫、电子故障等投诉在车质网刷屏。
广汽菲克被迫召回14.39万辆自由光和指南者,比当年总销量还多2万辆。 危机公关彻底失败:召回方案被指敷衍,经销商退款拖延,车主组建维权群超200个。 口碑崩塌直接反映在销量上:2018年销量腰斩至12.52万辆,同比暴跌43.6%。
03 战略迷失:从“硬派越野”到“四不像”
Jeep的溃败远不止于质量危机。 国产后,自由光等车型被贴上“城市SUV”标签,试图争夺家用市场,却陷入致命定位矛盾:
低配阉割四驱:入门版指南者取消四驱系统,越野基因名存实亡;
高配价格虚高:自由光顶配售价超30万,比汉兰达贵20%,却被吐槽“底盘颠、油耗高”;
技术迭代停滞:2018-2021年未推出全新车型,车机系统仍用2015年内核,自主品牌已普及L2辅助驾驶。
决策机制。 外方产品委员会每年仅开两次会,自由光改款需经四大洲五级审批,拖延三年错过SUV黄金期。 而广汽菲克彻底放弃轿车业务,2018年菲翔、致悦停产后,Jeep成唯一支柱,抗风险能力归零。
04 股东内斗:40亿注资打水漂
销量崩塌引发财务恶性循环:
三年亏50亿:2017年净资产44.22亿元,2020年倒欠3.31亿;
注资变填坑:2020年8月、2021年7月股东双方分两次注资40亿,2021年仍净亏31.69亿;
负债率110.8%:2022年9月总负债81.13亿,资不抵债。
真正致命的是控制权争夺。 2022年1月,Stellantis单方面宣布增持股份至75%,广汽集团连夜声明“未经认可”。 双方高管在办公室拍桌互骂的录音遭泄露,合作彻底破裂。 7月,Stellantis宣布终止合资,广汽菲克进入破产倒计时。
05 破产清算:五折卖厂无人接盘
2022年11月法院受理破产,资产处置成噩梦:
40亿债权VS 19亿资产:债权人无异议债权40.44亿,清算估值仅19.15亿,缺口超21亿;
工厂流拍闹剧:长沙工厂2024年首次拍卖标价19.15亿流拍,此后四次降价,第五次起拍价腰斩至9.92亿仍无人问津;
设备沦为废铁:焊装机器人评估价仅原值10%,燃油生产线改造需追加数十亿投资,新能源车企直言“不如自建”。
唯一“接盘者”是广汽集团旗下埃安,接收广州工厂转产电动车。 而长沙工厂70万平米土地、104个商标、17项非专利技术,至今锁在破产管理人的档案柜里。
06 售后困局:83家网点艰难维保
随着破产落定,26万国产Jeep车主陷入售后焦虑。 Stellantis中国宣称接管售后,实际仅授权83家维修点(巅峰期超500家),且需跨省调度配件。 有车主投诉:更换发动机缸盖耗时3个月,变速箱维修报价超新车三分之一。
经销商更成牺牲品。 长沙某4S店投入800万装修,破产后仅获偿12万;北京经销商集体诉讼追讨2.3亿保证金,法院以“资不抵债”驳回。
07 合资模式崩塌:谁会是下一个?
广汽菲克并非孤例。 2023年广汽三菱亏损14亿,本田关停武汉工厂,北京现代出售重庆工厂。 深层溃败源于合资模式的结构性缺陷:
技术反超:比亚迪刀片电池、华为智驾方案反向输出外资,燃油车技术护城河瓦解;
决策低效:中外方博弈致产品迭代比自主品牌慢2-3年;
转型迟缓:广汽菲克十年未推新能源车,竞品已迭代五代平台。
一位车间主任的总结刺耳却真实:“流水线三班倒的辉煌? 那只是燃油车时代最后的夕阳。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