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智驾事故引发行业震荡,直接推动工信部于2025年4月出台新规,严禁车企使用"自动驾驶"等夸大术语,统一规范为"组合辅助驾驶"。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车企们在宣发的时候为了销量往往都在刻意误导消费者,什么“脱眼又脱手”什么“比人更聪明”什么“全场景0接管”......
在车企宣传的狂轰滥炸之下,消费者们往往就容易被牵着鼻子走,把选车的标准从最核心的好不好开、安不安全的问题转变成了辅助驾驶水平的是高还是低,谁家“智驾”能力强,就认为谁家的车更好更先进。
这并不是一种正确的选车理念。正如国家发文所表达的意思,所谓智驾,褪去包装的外衣后露出的只是“组合辅助驾驶”的本质,说到底还是帮助消费者降低驾驶疲劳度的辅助功能,只是整辆车功能中的一小部分。作为消费者,购车的时候其实还是应该以更全面的视角去看待,不光要有先进的辅助驾驶系统,驾乘体验、安全性表现也同样是重中之重。
到这里可能有些人就会迷茫了,作为消费者的我又没有这么多的专业知识,又被告知通过“智驾能力”高低去买车是错误的选择,那到底应该以什么标准来选车呢?
其实很简单,所谓好车,就是能够解决日常开车时候的痛点,并且满足我们各项需求,这就是好车的最直白定义。所以,想要知道什么是好车,只需要了解我们在用车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什么样的痛点,都有什么样的需求就可以了。
对于电动车来说,常见用车痛点其实是有很多的。比如,因为有着大电池,所以车重会比较大,所以操控会比较困难,底盘也容易拉不住,所以在弯道、道路起伏路段的表现都会让人没信心。又比如,因为纯电动车电池天然的物理特性,碰撞安全问题始终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消费者头顶,若是安全性能不过关,一旦出现事故就容易出现重大问题。除了电动车相关的痛点,一些诸如恶劣天气下驾车视线不足的问题也同样值得关注。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并且极大程度影响我们驾车体验的痛点。
那么,有没有什么车,能够解决这些痛点问题?
当然是有的,从近半年的试过的这么多纯电动车型来看,有一辆车还真的能够很好地解决消费者的用车痛点,那就是来自广汽本田的P7。
相比起日常中开过的很多纯电动SUV,广汽本田P7在驾驶和用车过程中有着很不一样的用车感受,说玄乎点就是特别舒服自然。比如说,这么大的一辆纯电动SUV,在过弯的时候完全不会让人觉得撑不住,又比如说,在市区走走停停的时候,也完全不会让人觉得晕车......总的来说,就是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八大痛点,即不同、不晕、不累、不悬、不糙、不卡、不慌、不怕。
所谓不同,就是避免了千篇一律,避免更多套娃车;不晕,是既考虑驾驶者操控,也考虑到乘坐者不会有晕车感;不累,是驾车和舒适之间,做到出色的平衡,有效提升了驾控的愉悦度;不悬,是基于L2+级驾驶辅助系统,眼观六路,让人安心使用;不慌,则是在恶劣驾驶环境下也有底气从容不怕地开车;不怕,那是从车身武装到车顶,安全性能强悍。不卡,顾名思义,有着好用易用不卡的车机系统,大小事皆有回应,坐哪个位置都能得到回应;不糙,就更好理解了,全球标准奠定的实在可靠,尤其2K清漆的使用,高抗污座椅更是可圈可点。
在解决的这八大痛点中,不同、不晕、不累、不糙、不卡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总结起来就是又舒服又好开配置还高嘛。但关于不慌、不怕、不悬这三个点,我觉得还是值得展开聊聊的,因为这三点都不约而同指向了一个最重要的部分——驾车安全。
首先第一点就是整车安全性,也就是要让人不怕。这一次国家重拳出击整顿智驾乱象的最核心原因,也是安全问题。所以一辆车如果本身不够安全,是没有办法让人安心的。什么操控好驾驶辅助等级高用料豪华,在脆弱的车身结构下都显得十分无力。所以,选车的第一要点,就是要足够安全。
这里说的安全,其实分为两个点,即车身结构安全,和电动车颇为看中的电池结构安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守护驾车过程中的安全。
先来说说本田P7的车身结构安全,本田P7全车高强度钢占比高达68%,材料强度达到980MPa以上,扭转刚度超过40000N·m/Deg,实现了重点部位的全覆盖,无论是正面碰撞还是偏置甚至侧面,都能够很好地保障车内乘员的安全。也正是因为这种设计上的合理性和对安全的高要求,广汽本田P7也成功获得了2024年CCB中国十佳车身的奖项。
不同于国内新势力们压缩新车研发周期,短至20个月、15个月甚至更短的乱象,广汽本田P7光是新车研发就耗费了4年时间。如此一来,广汽本田P7的各方面成熟度都会明显更好。比如,对于当下舆论最大的事故后车外门把手无法正常打开的问题,广汽本田P7就已经考虑到位,门把手虽然看起来是隐藏设计,但是仍然保留了机械设计,哪怕在车辆断电的情况下,门把手一样打得开。
除了车身结构安全,电池结构安全也是消费者需要去关注的问题。因为电池的物理特性,如果在设计的时候没能做针对性的调整,那电池安全将成为整车的短板,在发生事故时极有可能因为电池短路而引发剧烈且快速的火灾。我们在网上经常能看到的电动车事故,大多是因为这方面的设计不够完善。
而广汽本田P7的做法就非常全面。首先在电池包壳体上,就采用的是1.2万吨一体化压铸成型的 IPU 铝合金壳体,并且材料也用的是高阻燃、高强度的复合材料。简单来说,就是装甲车般的硬度防护,并且还能隔火隔热防燃烧。
那这时候有人就会问了,那如果我受到了超大的撞击,装甲车般的防护也不管用了怎么办?一方面,本田P7电池包的内部采用了分体隔离式冷却系统,实现水电分离,确保即使在意外情况下,也不会发生短路;另一方面,本田P7还设定了碰撞后1秒内动力电池断电的程序,让火无处可燃。
解决完消费者开车痛点,做到不怕以后,第二个点就是不慌,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在恶劣驾驶环境下也有底气从容不怕地开车。
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一点也不简单。所谓恶劣天气,指的是大风大雪大暴雨甚至黑夜中遇到大风大雪大暴雨的情况,具体体现就是能见度非常差,甚至已经达到了“盲开”的程度。
相信大家都在下暴雨天气中有过一样的困扰,即雨水糊住了侧窗玻璃和后视镜,导致视线完全受阻,在下雨天的时候根本没有信心变道。传统的解决方案,就是后视镜加热,效果有多差,用过的都知道。
但是广汽本田P7的做法就非常高明且富有科技感,那就是用S-CMS智能电子外后视镜。不是说侧窗玻璃、后视镜片容易糊水珠嘛,直接用电子摄像头捕捉画面,不就完美解决问题了。不就是成本嘛,掏!
当然了,这里也有人会问了,电子外后视镜也有玻璃外层,万一糊上水珠了不是更完蛋?这么简单的问题,造车接近80年经验的本田自然也想到了。所以,广汽本田P7上的S-CMS智能电子外后视镜,是带防水雾涂层的,无论是下雨还是下雪,水珠都不会凝结在摄像头上。不就是成本嘛,掏!
在此前开广汽本田P7的时候,刚好有一整天,是在暴雨中度过的。无论是低速的市区暴雨还是高速路段的暴雨甚至夜晚,后视镜视野这块就从来没有出过岔子,清晰得像是没有下雨一般,给人十足的信心。
也是那个时候,我才猛然发现,科技给一辆车带来的变化,远不是马力更大、用车成本更低这么简单,更好更安全的用车体验,才是科技所带来最大的变化。
至于最后一项,就是开车不悬了,也就是在使用驾驶辅助系统的时候,不会有不安心,心中总是悬着的感觉。这也就回归到了最开始的“驾驶辅助”环节。虽然 大家再今天都已经知道了驾驶辅助只是整车功能性的一个小点,属于锦上添花的环节,但要是在2025年还没有个成熟可靠的驾驶辅助系统,消费者大概率也是不会买单的。
但话又说回来,既然要有一套驾驶辅助系统,消费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驾驶辅助系统呢?是脱眼脱手?还是比人更聪明?工信部的发文告诉我们,这些都不存在,无论宣传再怎么夸张,本质都是L2+级驾驶辅助系统。
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一套好用且安全的驾驶辅助系统,才是在购车时候所最需要的驾驶辅助系统。
广汽本田P7的L2级驾驶辅助系统采用了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系统,通过1个前摄像头、4个多向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的协同作用,能够精准识别沿途道路中的情况。
还是以我此前在下着暴雨的高速中的体验来说,广汽本田P7的驾驶辅助系统可靠度非常高,哪怕是恶劣天气下,也依然能够正常运行。此外,最让我觉得意外的地方,是它的高速超车变道逻辑。
众所周知,广汽本田P7是有着车道级高速领航辅助的,也就是它能够在高速上实现自主变道、超车的功能。但和国内非常多新势力解决方案不同,广汽本田P7的高速自主变道速度非常快且顺,完全不会有“新司机变道”的那种突兀感。
此外,广汽本田P7的高速变道逻辑也非常注重安全,除了超车情况会占用最左侧的超车道,在巡航状态下都会主动回到快车道。如此一来,就避免了车辆长时间占用超车道,导致车流速度不均,引发超车事故。
相信到这里,大家也就看明白感受到了,选车这件事情还真的不是简单的看厂家宣传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有多强,整车使用体验就有多好。还是那句话,驾驶辅助系统,其实只是整车功能上的一个小亮点,远不能支撑起整辆车的产品力。消费者选择,还是应该去看看整辆车的研发思路,成熟度,看看它能不能够解决自己日常开车的痛点。
当然这里也并不是说只有广汽本田P7才能解决消费者的日常用车痛点,这里只是以广汽本田P7作为模板,以此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样的车才能够算得上是一辆值得买的好车,什么样的车才能够真正解决大家日常生活中的用车痛点。
要说能够做到大而全,同样能够解决“不同、不晕、不累、不悬、不糙、不卡、不慌、不怕”痛点的车型,只要舍得花钱一定也能够买得到。但广汽本田P7的闪光点就在于,在解决了八大痛点的基础上,在花重金配上了前双叉臂后五连杆以及宁德时代三元锂大电池的情况下,新车起售价也只需要19.99万。这就让好车离寻常百姓家,变得越来越近了。
所以,如果你还拿捏不准什么样的车才是好车,不知道自己买的车到底合不合适自己。这里给大家一个大胆的建议,那就是先去广汽本田的店里看看广汽本田P7实车,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试车体验到的东西肯定会比文字上感受到的要更加深入、直观。并且,这里还强烈建议的大家试驾一下,因为底盘、人体工学、体验感都不是简单的参数,都是需要实际驾驶体验才能够感受到的。试驾结束以后,一辆车到底够不够优秀,适不适合自己,就能够全明白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