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3自动驾驶政策推进,宁德时代扩新电池厂,享界订单起伏

年末一到,新能源圈子里这股儿“犹豫、好奇、又悄悄加速”的风气,明显又冒出来了。

你是不是也有点“蠢蠢欲动”的感觉?

早上爬起来,手一抖,第一件事还是L3自动驾驶政策那块——啧,说实话,一开始我都快洗洗睡了,认定没消息。

但昨晚临睡前刷到几个视频,啊,胃口又被勾回来,怎么看都有点悬疑味儿。

你说,这L3自动驾驶,到底会不会落地?

而且假如真来了,大型轿车领域啥的,享界直接全场加倍,优势拉满。

智驾这场局,说白了,就是有打无。

中国市场不说了,放眼全球,也很有可能下一局就是咱们来主导。

这回咱国家,要是率先立法把L3商用扔出来,那分明在全球都算官方拍板,智能驾驶的时代就此敲锤子。

“第一届自动驾驶出行生态论坛”在深圳搞得热热闹闹,李文广那边也喊话——“2026年高速L3规模商用”,但注意,只是提了个愿景,还离实锤有点距离。

L3自动驾驶政策推进,宁德时代扩新电池厂,享界订单起伏-有驾

怎么算,2026年可能才见真章,最快也得五一之后。

捂着钱袋子先,也别太当真。

其实圈里更热的,还是电池这话题。

宁德时代的大电池,四季度刚进来就上演了一波供不应求的好戏。

L3自动驾驶政策推进,宁德时代扩新电池厂,享界订单起伏-有驾

小磊哥之前发话了,说已经顶住解决。

不过别高兴太早,今年算压住,但明年一波新车,SUV什么的扎堆,电池消耗能不飙吗?

这事儿,北汽集团和宁德时代组CP合资上电池工厂,听着挺美,实际上也是关键一环。

有了这新工厂,电池供应短板终于可能不再膈应人。

宁德时代和北汽旗下的“时代北汽(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规划着总产能15GWh,两期上马,目标2026全线开业。

这算盘掰着算,正好对明年享界伙计们新一批车的用电需求,守株待兔瞅着下半年能不能彻底解决电池卡脖子。

不过电池归电池,车归车。

大家关注的享界S9T和新S9型号,说白了还得捏着订单持续性这条大命。

回头翻翻,以前享界S9,无论纯电还是增程,智界S7也是,订单经常搞个一时新鲜,热度过了就噶了。

苍蝇碰壁般的行情。

就拿享界的产能规划说,12万辆一年,产能利用率要有八成,那月销量咋也得8千辆,没这量,工厂都不敢多开一盏灯。

新车上市,热度能持续多久没人敢打包票。

所以嘛,为了稳住节奏,在新车发布前,北京这边周订单逼着得起码两千台,否则目标就成了镜花水月。

去瞅瞅,最近S9T的周订单只在一千五到一千七波动,还凑不满。

新S9可能要当“补位选手”,把产能缺口给补上。

更狠的是,如今都在说未来新车扎堆,产能还得翻一倍,扩到24万辆一年可真是大动作了。

那要求可高了,周订单能飙到四千台才算不浪费产能。

听着猛,其实得等明年享界B+级SUV出来才能碰上这天花板。

政策也下场了。

从明年一月一号起,买新能源车可就不是零买税了,只能减半。

一笔账算下来,贵上万块的钱包,谁心里都得咯噔一下。

这无异于一记“刺激套餐”。

有点“提前抢”味道。

眼看今年不买,来年就得多掏一万,预算不够的人怕不是要抓紧了。

要说产能,北汽蓝谷手里就握着一张王牌。

10月产量直接干到两万九,密云和镇江两个基地忙得跟陀螺似的。

北汽蓝谷比起比亚迪什么的,代工优势也是杠杠的。

株洲北京汽车基地,给他们加持不少,虽说数据不计入蓝谷报表,但产能可是真家伙。

实际细抠,10月三万台产出来,算算株洲那边产能,还不止这些玩意儿。

极狐T1和考拉讲究都集中在株洲产,又不算蓝谷报表,数字说不定还要膨胀。

你说年底这一波蓝谷能卖多少?

说不准,说不透,但刺激下销量肯定有点儿“惊喜”。

L3自动驾驶政策推进,宁德时代扩新电池厂,享界订单起伏-有驾

购置税减半,表面看明年销量要掉一截。

原因不难猜,潜在车主一看时机,下半年赶紧就把车提了,提前消化了明年一部分市场。

冲击必然得体现在实际订单上,一月头两周,很可能数据就肉眼可见地冷下去。

其实这样惊喜和隐忧总是一块儿来的,你品,你细品。

新能源车在国内这些年,大环境变了好几轮。

曾几个季度增速飞起,忽然间政策一变,大家又都羊群效应地冲刺。

但你要说今年这波,促销优惠搭着政策换挡,年底拉锯其实并不是单纯的数据冲高,更像一场“提前透支”大戏。

而北汽蓝谷,算是局里最会玩“产能预案”的玩家之一。

密云到镇江,到株洲,产线拉满、代工加持,齐头并进,产能哪怕堆得再高,也无非还是看订单能不能裤腰带绑住,别让“库存大山”砸了脚。

你要知道,行业有句话,产能猛归猛,真正考验还是渠道和口碑。

L3自动驾驶政策推进,宁德时代扩新电池厂,享界订单起伏-有驾

享界订单高开低走,就是典型案例。

虽然上市初期流量大,网上讨论热烈,订单爆棚,但没过多久,热度消解,实际销量始终掉队。

这也是国内新能源市场现阶段的通病之一。

光有产能可不代表一切。

回过头,宁德时代的大电池、蓝谷扩产,还有享界S9T/新S9的持续订单,背后真正拼的还是技术内核、渠道结构、市场节奏三位一体。

电池厂的合资,还得有实际技术迭代和供需协调。

如果仅仅指望铺量,用政策刺激加大员工业绩,未必能长久。

这个角度看,“政策刺激”只是一时之计。

一旦免税结束,或新政切换,销量立马回归现实,行业还是得靠品质和创新走真路。

L3自动驾驶政策推进,宁德时代扩新电池厂,享界订单起伏-有驾

再说,国内市场虽大,长期实打实的是品牌力和用户粘性。

享界模式眼下是“新瓶装新酒”,但长远如果老问题不改,逆风翻盘也难。

新能源车竞争的焦点,已悄然从“谁产能大,谁补贴多”,转向“谁留得住用户,谁技术领先”。

特别是L3这种前卫功能,谁先啃下来,谁有国际话语权。

而国内立法推进的速度,或许会给蓝谷、享界这样的厂商创造新的窗口期。

倒是别忘了电池的那一环。

产业链深处,电池芯片、供应上下游,任何一个小卡壳,都是能让整车厂抓耳挠腮的大事。

L3自动驾驶政策推进,宁德时代扩新电池厂,享界订单起伏-有驾

这年头,单靠明星产品续命是下策,最好能做成“产品矩阵”吃市场。

未来明年1月1日购置税政策落地后,行情很可能会先跌一波。

但也未必是坏事,市场不会一直靠政府输血。

健康发展的生态,终归要靠市场自发循环。

对于蓝谷、享界、北汽集团这些玩家,得往更稳定、更高效方向布局。

电池厂投产,技术升级,服务体验提升,这些才是真正的长久“护城河”。

到了月底,大家都会盯着销量榜单细品。

有人欢喜,有人唏嘘,但行业的变化,总有点让人猝不及防。

其实做车这件事,产能够、订单稳、技术强,外加品牌软实力,缺一不可。

L3自动驾驶政策推进,宁德时代扩新电池厂,享界订单起伏-有驾

有花头的政策红利,能玩一时,最终还得拼耐力。

话说回来,你怎么看2024年购置税新政对新能源车销量的冲击?

真有你在等着“捡漏一波”,还是放长线,慢慢挑个好车?

评论区见,聊聊你的真实想法。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