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跌落,真是让人唏嘘。说到过去的巅峰,2016年北京现代销量一下子冲到114万辆,那阵子,开车从北京街头看,就能看到好多现代伊兰特、索纳塔,出租、代步、啥都能见。你说,那时的市场份额有多大?大概得说8.8%,那是个招牌,能站在和一线品牌分庭抗礼的份额。起亚也不差,65万辆会花式比拼一番。那年,北京的4S店差不多有700多家,北京一地就28家店面,拼实力、拼渠道,能做到那份上,是有真本事的。
转眼就变了样。到了2024年,北京现代只剩下15.7万辆,悦达起亚也就8万辆左右。这种剧烈跳水,无论口说市场调整也好,或者行业趋势也罢,最底层的原因都跟产品和策略紧密挂钩。你想想,北京现代的4S店,从700多家砍到200多家,还剩几家在正常运营?有朋友问我:是不是中国市场太难了?其实不全是。去年我翻了下笔记,发现现代的车型更新,特别是中高端车型,基本没推新的。老款车随时面对淘汰,安全配置、智能化都跟不上,就是这点跟日系比差太远。
等会儿,先说个趣事。我有个朋友在北京现代做售后,去年他说:客户换车的时候都嫌新车不够安全,特别是安全辅助配置。我又问他:那你们车在保养里,最受欢迎的是谁?他笑笑:老款车的零件,快用完了,客户还愿意修。这反映了一个问题,老车还留得住人,但新车推新不够,少了点心意。那试想,老客户会一路陪着走到什么时候?这是品牌信任的底线。
东西买回家,动手体验一下,略有不同。比方说,同价位的国产车,比如吉利荣威,车机系统、配置、甚至安全认证都比韩系车强。对比一台中配的伊兰特,它的CVT变速箱,至少我知道的,在用料和调校上都差点意思。而国产新车型,2024年甚至开始用2.0涡轮+7速双离合,平顺性提升不少。你会觉得,买车真不只是看颜值或品牌,还得比细节。
可说白了,韩系车的失利,有点自我设限。你看海外的伊兰特和索纳塔,安全配置、科技配置,这两年都在追赶,比如国际版的IIHS安全认证,至少对比国内的版本强太多。但你进国内市场,看在售价13万的车型上,配个普通的CVT,没有任何智能驾驶辅助,安全参数也不够理想,这就是特供,给国内特供版本打上了安全减配的标签。国内市场反应敏锐,消费者对这个敏感点极度在意。你想想,安全是买车的底线之一,少了这个,还能差到哪去?市场的噪声就是这么响。
更别说,韩系品牌一直抱有不少高傲心态。起亚中国的COO杨洪海那句话,用资金战耗死本土企业,我当时都觉得:这话怎么这么刺耳?然后这消息传出来后,大家都知道,起亚的国内战略其实更重视出口。2024年,悦达起亚出口占比接近70%,而北京现代的出口比例也有30%。这意味着,部分车型更像出口工厂,国内市场其实是次要目标。在这方面,韩系车似乎更喜欢出口优先的模样,深怕在中国和国内竞争中翻车。这操作,谁都看得出来,一次次在本土市场无疾而终的核心原因,大概也是他们聪明反被聪明误。
我倒不想只说问题,毕竟现状也在变。2025年,现代子公司在华还会继续投入,资金略微增加。它们还扬言:到2030年要达到555万辆的全球销量,电动车会占到六成。这听上去挺振奋,但你们能相信么?这是走战略宽度,还是在打嘴炮?放在国内市场,总给人一种走过场的感觉。毕竟,咱们这几年看过,不少品牌虽嘴上喊得响,但实质性的产品变化不大,好比市场调研中的盲区。从他们公布的投资金额,也是见招拆招,重点还是放在出口上。
说完了表面数据,内在逻辑更惨。韩系车中用产品减配来争取价格优势,确实能吸引一部分预算有限的购车者,但长远看,却在消耗品牌的底蕴。再进口的海外版伊兰特,安全和配置都是硬核,没有多少减配。而国内特供版的,安全检测成绩差强人意,这就形成了反差。而我还猜测,没细想过:是不是他们的设计思路,就是只要不能出事,客户安全觉得还行;只要便宜,反正会有人买。
每到年底,听销售支支吾吾说去年销售压力大,库存多。我挺怀疑: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能否真到位?据我观察,百公里油耗成本平均在估算每公里0.55元左右(这只是个粗略心算),但在价格战下,利润空间被压得很窄,车变得廉价反而变成硬伤。车还会不会未来继续猪到极致?这个问题倒挺值得我们思考。
说个细节:我刚才翻了下朋友的相册,随手一看,就是一些老车型的照片。那感觉,满满都是过时的印记。有时候,行业早就看到这个端倪,毕竟产品永远是王道。借用朋友的话,车型一更新,整车动力、底盘调校、配置都得跟上,不能总靠价格打天下。但这跟不上的问题,似乎就是韩系车在中国逐渐被边缘化的真实原因。
留个思考题,你觉得,韩系车还能反弹吗?还是说,早已放弃这个市场,就像那句老话:不怕慢,就怕站着不动。但下一步,他们会怎么办?——是继续出口优先,还是试图重回巅峰?未知数太多,但木已成舟,我们还是得看着他们怎么折腾。
【你觉得韩系车的未来会朝哪个方向走?】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