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新巨头崛起,低调超越比亚迪,拿下80国市场

说起咱们中国的汽车品牌,现在大家伙儿聊天,张口闭口可能都是比亚迪,或者就是那些造车新势力,什么理想、蔚来。

这些品牌确实是当下的红人,新闻多,热度高,好像代表了中国汽车的全部面貌。

但今天咱们得聊一个有点不一样的话题,那就是在这些明星光环的背后,有一个咱们很多人可能有点忽视了的“老大哥”,它不怎么搞宣传,也不常上热搜,却在咱们看不见的地方,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这个品牌就是奇瑞。

中国车企新巨头崛起,低调超越比亚迪,拿下80国市场-有驾

最近有种说法,说奇瑞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已经悄悄地把摊子铺到了全球八十多个国家,出口量大得惊人,甚至在汽车出口这个单项上,把风头正劲的比亚迪都甩在了身后。

听到这话,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真的假的?

奇瑞,不就是那个以前造QQ小车的牌子吗?

它怎么就有这么大能耐了?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这事儿还真不是空穴来风,奇瑞能在海外市场取得今天的成绩,靠的不是一时的运气,而是一套打了二十多年的、非常实在又聪明的组合拳。

这事儿得从二十多年前说起。

在2001年那会儿,国内的汽车市场基本还是合资车的天下,大众、丰田、本田这些牌子才是主流。

中国车企新巨头崛起,低调超越比亚迪,拿下80国市场-有驾

咱们自己的国产品牌,当时还比较弱小,技术、品牌都比不过人家。

在那种环境下,奇瑞做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挺有魄力的决定:往海外走。

在国内跟巨头们硬碰硬太难了,那就换个赛道,去广阔的海外市场闯一闯。

但怎么闯,这里面学问就大了。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在国内造好的整车,用大船运到国外去卖。

可这法子有个大问题,很多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汽车工业,会对进口整车征收很高的关税。

这么一来,车还没到消费者手里,价格就已经翻了一大截,根本没什么竞争力。

奇瑞就想了个更聪明的办法,它不直接卖一辆完整的车,而是把汽车拆成一堆零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散件,打包运到国外去。

然后在当地投资建一个组装厂,雇佣当地的工人,再把这些零件组装成一辆完整的奇瑞汽车。

中国车企新巨头崛起,低调超越比亚迪,拿下80国市场-有驾

这招妙在哪儿呢?

首先,散件的进口关税可比整车低多了,一下子就把成本给降下来了,车价自然就更有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你在人家国家建厂,提供了就业岗位,给当地政府交了税,你就从一个单纯来卖东西的外国人,变成了参与当地经济建设的合作伙伴。

当地人对你的好感度立马就不一样了,觉得你这个品牌是来扎根的,是自己人。

这种做法,虽然前期投入大,看起来有点“笨”,但它让奇瑞真正在海外市场站稳了脚跟。

当别的品牌还在为关税发愁的时候,奇瑞已经在巴西、俄罗斯、马来西亚这些国家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光会选地方还不行,产品本身得够硬才行。

早些年,一说起国产车,总有人觉得核心技术不行,发动机、变速箱这些关键部件得靠买。

但奇瑞从一开始就有点“技术宅”的脾气,它认准了一个死理: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中国车企新巨头崛起,低调超越比亚迪,拿下80国市场-有驾

所以,它成了国内最早一批坚持自己从头搞研发的车企。

这些年,它把赚来的钱,大把大把地投到了研发上。

成果也是实实在在的,比如它自主研发的发动机,性能越来越强,有些型号甚至在参数上不输给合资品牌。

它还自己搞定了变速箱技术,让车开起来更平顺、更省油。

手里有了这些核心技术,奇瑞在海外市场就有了“看人下菜碟”的底气。

比如说,在中东地区,那里天气炎热,沙漠多,当地人特别喜欢空间大、底盘高的SUV。

奇瑞就专门为他们调整了瑞虎系列车型,把空调系统做得更强制冷,底盘调校得更适合沙石路面。

这种贴心的定制化,让奇瑞在中东大受欢迎,据说回头客特别多。

再比如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那里是热带雨林气候,常年高温多雨,空气潮湿,对车辆的防锈能力要求特别高。

中国车企新巨头崛起,低调超越比亚迪,拿下80国市场-有驾

奇瑞就在当地的工厂里,对车身和零部件的防腐工艺进行特别强化。

这种深入了解并满足当地用户需求的做法,让奇瑞的车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工业品,而是一个真正好用的工具,自然就能赢得口碑。

时间来到现在,全球汽车行业都在经历一场大变革,那就是往新能源方向转。

很多人可能会担心,奇瑞这样一个靠燃油车起家的老牌车企,会不会跟不上时代了?

这就要说到奇瑞的另一个高明之处了:节奏感把握得特别好。

面对新能源大潮,它没有盲目地一下子砍掉自己最擅长的燃油车业务,全面转向纯电动。

它的策略是“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它继续用技术成熟、品质可靠的燃油车稳住基本盘,这是它在全球八十多个国家打下的江山,不能轻易丢掉。

另一方面,它积极拥抱新能源,但切入点非常务实。

中国车企新巨头崛起,低调超越比亚迪,拿下80国市场-有驾

它大力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插混车。

这种车,既有电动机带来的安静、平顺和低油耗,又保留了发动机,彻底解决了用户的里程焦虑,特别适合那些充电桩还不普及的海外市场。

事实证明,这步棋走对了。

去年,奇瑞的插混车型销量增长非常迅猛,涨幅超过了百分之二百。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奇瑞的出口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比如,过度依赖像俄罗斯这样的单一市场,一旦市场出现大的波动,风险就会比较大。

同时,现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的趋势,一些国家可能会设置新的壁垒,这对所有出海的中国企业都是一个挑战。

而且,在纯电动汽车这个核心赛道上,奇瑞虽然已经开始发力,但相比于国内外的一些领先者,确实还需要再加把劲,加快追赶的步伐。

不过,总的来看,奇瑞连续二十一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冠军,去年一年出口了将近一百万辆车,这个实打实的成绩背后,是一套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成功逻辑。

它告诉我们,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投机取巧走不远,只有像奇瑞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深耕市场,真心实意地搞本地化,死磕核心技术,并且能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策略,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这不仅仅是奇瑞一家的成功,更是我们中国制造业整体实力提升的一个缩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