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融合推动“1+1+1>3”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唐骏垚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融合推动“1+1+1>3”-有驾
5月18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造创新策源地推进会召开。
这次会议的关键词,便是“融合”二字。
自2016年启动建设至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实现了高质量、高速度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浙江和杭州创新浓度最高的地方。
但跨行政区划的“特殊体质”,亦让创新要素无法在大走廊实现最优配置。
不过,从现在开始,大走廊切换到了“高质量融合”模式。
大走廊进行一体化整合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融合推动“1+1+1>3”-有驾
延绵33公里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横跨西湖、余杭和临安三区;大走廊范围内的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也都是各区的经济主阵地。
行政区划的存在,让“三城”在实际建设中不可避免形成“竞大于合”的关系。
这样的竞合,在大走廊起步的几年,充分调动着三区的积极性,形成了目前“多点开花”的创新创业局面。
但进入更高质量发展阶段后,要打造创新策源地,大走廊必须切换到“高质量融合”——
杭州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创新发展融合机制,探索廊道式科创平台发展模式,推动大走廊和三区更加“拧成一股绳”。
这背后的意图,便是将大走廊进行一体化整合,真正成为“一个平台”,与三区各有分工——
大走廊管委会负责统筹重大规划、创新平台、重大项目,重点发展233平方公里的大走廊核心区;三区负责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的具体事务,保持“行政区划、社会管理、财政收支、利益格局”四个不变。
在此基础上,推动大走廊体制架构、重大规划、创新资源、产业发展、审批服务、资源要素、公共服务、基础设施8个方面充分融合。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融合推动“1+1+1>3”-有驾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 西湖大学供图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以项目招引和迁移为例。
从现在开始,对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三城要使用统一招商品牌,大走廊会制定统一的招商政策、人才政策;重大项目落地或迁移,必须由大走廊统筹布局和引导。
这样,能更好实现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形成“1+1+1>3”的综合效应。
管理机制迈出关键一步
推进会上的另一个重磅消息,便是杭州市委书记兼任大走廊党工委第一书记。
这样的制度安排,足可见杭州对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视,以及打造创新策源地的决心。
当前,大走廊在管理体制上已迈出关键性一步,但高质量融合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很多具体的体制机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
比如产业有序转移方面,需要加快建立市域内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利益分享机制,完善跨区域统计和税收分成补偿机制;
比如改革试点方面,原来属于三区范围内的各类试点,要全面复制推广到大走廊,率先探索“一地创新、全域推广”的路径。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融合推动“1+1+1>3”-有驾
这些具体的体制机制的确立,每一件都非易事,都需要大力度推进,并尽早落地。
2016年,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一“诞生”,对标的便是美国硅谷、128公路这样的全球“顶流”,并定下了“世界一流”的目标。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则明确了“举全市之力”的行动路径。
如何举全市之力?
除了三区外,杭州各市级部门都要出台支持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有了这些举措的加持,杭州能够整合全市资源,推动人才、项目、资金加速在大走廊汇聚,大走廊才能早日跻身全球“顶流”之列。
成为杭州全市的“大孵化器”
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启动建设后,浙江省内先后有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金华浙中科创走廊等启动建设。
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一样,这些科创走廊都是跨行政区域的——
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涉及江北、镇海、北仑、鄞州4个行政区和宁波国家高新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2个功能区;
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涉及瓯海、龙湾、瑞安三地;
金华浙中科创走廊涉及金东、婺城、义乌等地。
再把视野放在省外,北有横跨9市的长三角G60科创大走廊,南有横跨广州、东莞、深圳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
可以看出,这些科创走廊不仅跨区县级行政单位,有些还跨地市级行政单位。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融合推动“1+1+1>3”-有驾
假如有些科创走廊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与杭州类似的痛点,那么现在杭州通过创新发展融合机制探索的廊道式科创平台发展模式,也许可以成为一种参考模式,成为跨区域科创走廊管理的一条新路。
不仅如此,“融合”的大走廊,能否与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擦出更多“火花”,实行改革联动、创新联动,率先复制推广自贸区政策制度,开展差异化、特色化改革探索?
能否突破传统管理体制束缚,加强与市域内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和各区县(市)的互动合作,实现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要素自由流动、自由组合,真正成为全市的“大孵化器”?
这条新路,才刚刚开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