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有意思,也让咱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看了直点头,那就是法拉利,对,就是那个跑车里的“扛把子”,公开承认自己前几年搞的一个设计是错的,现在要改回来。
这事儿不大,但反映出的问题可不小,值得咱们好好聊聊。
咱们先说说这到底是个啥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的新车,不管是十几万的家用车,还是上百万的豪华车,都特喜欢把车里的各种按钮给取消掉,换成一块大屏幕,或者是一些摸上去滑溜溜的触控按键。
方向盘上尤其明显,以前那些凸出来的、手感扎实的按钮,现在也变成了一块黑色的亮面面板,上面画着各种图标,想干啥就得在上面戳一戳、划一划。
法拉利前几年就是这么干的,从他们的旗舰跑车SF90开始,就把方向盘上的很多功能,比如车灯、雨刷,甚至连打火的按钮,都做成了触控式的。
当时法拉利官方的说法是,这样做显得特别有科技感,让车子看起来更简洁、更高级,像是来自未来的产品。
听上去是挺美的,毕竟现在大家都用智能手机,对触摸操作很熟悉。
可问题是,开车和玩手机,那完全是两码事。
车子一卖出去,全世界买了几百万、上千万豪车的车主们就开始抱怨了。
抱怨啥呢?
就是这玩意儿实在是太不好用了。
你想想看,咱们开车的时候,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肯定是眼睛看着路,手握着方向盘,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以前用实体按钮,比如晚上开车想开个远光灯,或者突然下雨了要开雨刷,咱们的手指凭着感觉,一摸就知道那个拨杆或者按钮在哪儿,根本不用低头看,这就是所谓的“盲操”,是长年累月开车形成的肌肉记忆。
这个过程非常快,零点几秒就完成了,完全不影响咱们观察路况。
可换成触控按fen键之后呢?
整个逻辑都变了。
那块面板是平的,所有的“按钮”摸上去都一个样。
你想开个灯,首先得把视线从前方的道路上移开,低头去看方向盘,找到那个灯的图标,然后用手指去点。
有时候路上一颠,手一抖,还可能点不准。
点上了之后,它也没有实体按钮那种“咔哒”一声的清脆回馈,顶多就是轻微震动一下,你心里还得犯嘀咕:“我到底是打开了没有?” 尤其对于法拉利这种速度极快的跑车来说,在高速行驶时,哪怕是视线离开路面一秒钟,都可能发生极其严重的危险。
所以很多车主都说,这个设计简直是“画蛇添足”,为了一个所谓的“科技感”,把最根本的行车安全都给忽略了。
这下法拉利自己也觉得不对劲了。
经过几年的市场反馈和内部评估,法拉利的设计总监都公开承认,这个设计确实是个错误,它违背了驾驶的基本原则。
所以,他们做出了一个决定:拨乱反正,把实体按钮请回来!
从他们下一款全新的跑车(代号叫Amalfi)开始,方向盘上那些负责核心驾驶功能的控制,将全部回归传统的实体按键。
说到这儿,可能很多人都会有个疑问:既然连法拉利这种顶尖的品牌都证明了触控按键不好用,那为什么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家,从大众到奔驰,都在拼命地推广这种设计呢?
难道他们的工程师都想不到这些问题吗?
其实,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原因说出来也很简单,就是为了省钱,也就是控制成本。
咱们来算一笔简单的账,一个实体按钮,看着不起眼,但它背后是一套复杂的机械结构。
首先得开个模具吧,然后里面得有弹簧、有触点、有电路板,还要考虑按下去的手感、回弹的力度、按键的寿命,装配起来也需要人工和时间。
这一整套下来,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那触控按键呢?
它的结构就简单太多了。
说白了,它就是在一块塑料或者玻璃面板下面,印上了一层导电的线路,再配上一个提供微弱震动的小马达。
它的开发成本和制造成本,可能连实体按键的一半都不到。
对于一个年产几十上百万辆车的汽车大厂来说,光在这一项上,一年就能省下天文数字的费用。
而且对于工程师来说,用触控设计也省事儿,不用再费劲地去考虑机械布局,想把按钮放哪儿,就在屏幕上画个图标就行,甚至以后还能通过软件升级来改变按钮的功能和位置,多“方便”。
所以,车企们嘴上喊着“简约”“科技”“未来”,实际上心里打的都是成本的小算盘。
他们把这个省钱的方案包装成一个高科技的卖点,卖给了消费者。
结果就是,我们消费者花了钱,却买来了一个更不方便、甚至更不安全的设计。
这种为了省钱而牺牲用户体验的做法,短期看是占了便宜,但长期来看,肯定会遭到用户的反感和抵制。
法拉利这次的“回头是岸”,就是最好的证明。
更有意思的是,当很多国外的老牌车企在这条路上走到黑,又不得不尴尬地往回走的时候,我们中国的汽车品牌,尤其是一些新能源车企,却早早地找到了一个更聪明、更人性化的解决方案。
你看看现在国内的蔚来、小鹏、理想这些车,它们的中控台也都是大屏幕,看起来也很简洁,但它们解决问题的核心思路,不是让你开车的时候去低头戳屏幕,而是让你“动动嘴”。
它们都配备了非常智能的语音助手。
你想调节空调温度,不用去屏幕里找半天,直接说一句“你好,NOMI,把温度调到24度”;你想听歌,就说“理想同学,播放周杰伦的歌”;想导航去哪儿,也是一句话的事。
这种方式,才是真正抓住了问题的核心。
开车时,我们的眼睛和手本来就很忙,不应该再给它们增加额外的负担。
而我们的耳朵和嘴巴是相对空闲的,通过语音交互,就能把绝大多数开车时的非紧急操作都完成了,这不比低头按键安全、方便一百倍吗?
这才是真正为人着想的科技,是让技术来适应人,而不是强迫人去适应一个不合理的技术。
所以说,在如何让汽车变得更智能、更好用这件事上,我们中国的品牌,确实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给那些还在纠结于用什么按钮的外国同行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思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