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插混和增程车凭借“可油可电”的特点,成了不少家庭的首选。但很多车主开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纯电续航太短、充电速度太慢,导致频繁加油或长时间等待充电,反而没享受到电车的低成本和静谧质感。于是不少人转向纯电,结果今年国庆高速充电排长队的场景,又给纯电车主上了一课——哪怕车子支持800V超充,桩不够、功率上不去,照样得等。
就在这个节骨眼,两款“变态级”产品横空出世:
10月,零跑D19:搭载80度大电池,纯电续航500公里,支持800V高压快充,15分钟可从30%充到80%。
11月,智己LS9:配备66度电池,CLTC纯电续航402公里,同样具备800V超充能力,综合续航超过1500公里。
这两台车一出来,直接把很多车企的产品节奏打乱了。为什么?因为它们太“全能”了。
500公里纯电续航意味着绝大多数日常场景根本不用启动增程器。周末跨城往返、甚至短途自驾,基本全用电跑。而800V超充让补能速度接近纯电,服务区休息片刻就能续上几百公里。只有在充电桩极度稀缺的地区,增程器才会启动,作为“最后一道保险”。
相比纯电车,大电池增程在春节、国庆这种充电资源紧张的时刻,心里有底——实在没电了还能加油。而对比传统插混/增程,它的纯电续航翻了一倍以上,真正实现了“可油可电却少用油”。用户既享受了电车的经济性与平顺,又保留了燃油的应急保障。
一旦电池做到80度、纯电续航突破500公里,亏电油耗就不再是痛点。大电池让增程器工作频率大幅降低,整车成本、结构复杂度、故障率反而比多挡插混更低。在3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消费者既然能买到“接近纯电体验+无焦虑续航”的大电池增程,为什么还要选技术更复杂、油耗优势不再明显的多挡插混?
零跑D19和智己LS9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趋势:纯电是终极方向,但过渡阶段的最佳方案可能是“大电池+高压快充+小增程”。它既弱化了燃油机的存在感,又弥补了充电基建的不足。
未来,在高端市场,“多挡插混”可能会逐渐退出舞台,而“大电池增程”将成为那些既要电车体验又怕续航焦虑的用户的首选。车企若还守着老一套插混路线,恐怕真要跟不上这波节奏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