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行业门槛较低,成“心理退路”,大资金购车入行需谨慎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风口浪尖,个体如蝼蚁。

前几天跟老铁唠嗑,寻思换个营生,现在这赛道内卷得一批。老铁闻言,皮笑肉不笑:“要不你也跑滴滴?门槛忒低,时间随便摆弄。” 听着刺耳不?感觉现在,网约车快成打工人的“最终归宿”了。

网约车行业门槛较低,成“心理退路”,大资金购车入行需谨慎-有驾

讲真,今时今日的网约车江湖,早已没了往昔“躺赢”的荣光。某些地方甚至祭出了风险提示,告诉你这碗饭不好恰。瞧瞧数据,全国持证的网约车老司机,那真是如雨后春笋般冒尖,从2020年底的289万,到2023年仲夏,直接蹿升到558万,几近翻番!可反观订单量呢?偃旗息鼓!从8.1亿单跌到了7.4亿单。这不就是赤裸裸的“粥少僧多”嘛!

这预示着啥?预示着老司机们每日派单锐减,进项也跟着缩水。鹏城、山城,这些个大都会,每日跑断腿,流水也就三四百,刨去油费、车损,一个月到手可能还不够糊口。在一线城市,这够干啥?

为啥这么多人削尖脑袋往网约车行当里钻?说白了,准入门槛低呗!丢了饭碗,想换个门庭,先开个网约车苟延残喘。有佐证,2023年开年以来,不少网约车租赁机构的客源,七成都是因赋闲而入局的。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大家都想找个能立竿见影的营生,网约车便成了权宜之计。

可悲催的是,人满为患,竞争便愈发白热化,收益也随之跳水。羊城的老司机们,每日披星戴月,鏖战十二六个小时,一个月下来,也就堪堪六千大洋。租车费一个月三四千,外加油钱、保养,简直是把剩余价值榨干殆尽。租车跑滴滴,简直就是“无期徒刑”,每天醒来就是偿还租金。

网约车行业门槛较低,成“心理退路”,大资金购车入行需谨慎-有驾

平台也不是善茬。抽成比例节节攀升,有的甚至雁过拔毛高达30%。奖励活动也套路满满,一会儿要你驰骋指定区域,一会儿要你达成指定时长。真正能揣进老司机腰包的,寥寥无几。叠加现在合规化诉求,要申领证照,车要符合规范,这又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这背后的底层逻辑是啥?掰开了揉碎了说,就是经济下行带来的就业困局。世道不好,丢盔弃甲的人多了,都涌向网约车这个低门槛的行业,结果就是把这个行业也给整垮了,形成一种负反馈。

技术也在潜移默化地革新着这个行当。自动驾驶、新能源车,这些个黑科技都在重塑网约车生态。传统的司机,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很容易被扫地出门。

举个栗子。我有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去年一咬牙贷了笔款,盘下一辆新能源车,寻思跑滴滴混口饭吃。结果呢?每天闻鸡起舞,披星戴月,累得腰椎间盘突出,一个月下来,剔除还贷、充电,到手也就三四千。今年春节返乡,唉声叹气,追悔莫及,还不如去学门手艺。

网约车行业门槛较低,成“心理退路”,大资金购车入行需谨慎-有驾

再唠唠另一桩事。我熟识一个滴滴老炮,开了好几年车,攒了点棺材本,想换辆体面点的座驾。结果刚换没多久,平台就开始力推“特价快车”,价格压得惨不忍睹。他掰着指头算了一下,跑“特价快车”根本是赔本赚吆喝,不跑又颗粒无收。最终,只能把车贱卖了,回老家荷锄务农去了。

所以,我苦口婆心地劝那些想入局网约车的小伙伴,务必三思而行。你所在的城池,网约车市场是不是已经饱和了?你的龙体是否能承受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奔波?你有没有长远的事业宏图?

与其盲人摸象,不如去精进技能,抑或瞅瞅有没有冉冉升起的新兴岗位,譬如自动驾驶相关的工种。别把网约车当成唯一的“避风港”,它很可能是一条不归路。

与其在红海里窒息,不如去寻觅新的蓝海。与其把血汗钱付诸东流,不如投资自己,提升自己的身价。终归,靠山山会塌,靠水水会竭,唯有自渡才是王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