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加油站,看着表跳字才发现:这三台10万级SUV,一年能省出一部iPhone

凌晨三点的加油站,看着表跳字才发现:这三台10万级SUV,一年能省出一部iPhone

老张上周末专门开着他那台标致2008跑了趟郊区,回来逢人就念叨——“你猜我这一箱油跑了多少公里?”表显762公里,油箱就45升。这数字搁五年前,同价位的SUV想都别想。

最近留意了下身边几个买车的朋友,发现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提车时都在算首付月供,真正开上半年后才惊觉,油费这笔账原来占了用车成本的大头。一个在4S店干了七年的销售跟我说,现在进店的客户,十个有八个会先问句“这车百公里几个油”。

那台1.2T的账本

凌晨三点的加油站,看着表跳字才发现:这三台10万级SUV,一年能省出一部iPhone-有驾

标致2008那台1.2T发动机,工程师当年拿过几届国际大奖——这事儿圈内人都知道。关键在于它采用的那套米勒循环,简单说就是让进气门晚点关,减少发动机做无用功。搭配那个号称传动效率94%的双离合,市区工况下油耗能压到5升出头。

更值得说道的是它解决了个老问题。早些年法系1.6L发动机烧机油的毛病让不少车主头疼,这代机器通过重新设计活塞环,把机油消耗量控制得相当克制。开过两年的车主群里,基本没人再吐槽机油刻度尺的事。

发动机舱里那层双层隔音棉不是摆设。三缸机的振动频率向来让人介意,但这台车怠速时坐在车里,真察觉不出跟四缸机有什么区别。数据是数据,实际体验或许更能说明问题。

凌晨三点的加油站,看着表跳字才发现:这三台10万级SUV,一年能省出一部iPhone-有驾

本田那套老手艺

缤智那台1.5L自吸发动机,用的还是本田家传统的i-VTEC技术。它的高明之处在于会根据油门深浅自动切换工作模式——轻踩油门时走阿特金森循环省油,深踩时切回奥托循环保证动力够用。

这套逻辑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全靠控制系统的精准度。发动机在1500转到3000转这个常用转速区间,扭矩输出始终维持在九成以上。配合那个钢带CVT,市区代步油耗大概在5.8升左右,高速巡航还能再低些。

凌晨三点的加油站,看着表跳字才发现:这三台10万级SUV,一年能省出一部iPhone-有驾

另外说句题外话,本田把油箱塞在前排座椅下面的设计,确实给后排腾出不少空间。轴距虽然不到2米7,但后排坐进去腿部活动余地挺充裕。这种“偷空间”的本事,大概只有本田工程师能想得出来。

混动的另一种玩法

吉利缤越那套雷神混动系统,走的是三挡DHT路线。低速纯电,中速增程,高速直驱——这套逻辑跟比亚迪DM-i有点像,但在机械结构上各有巧思。它把电机塞进双离合变速箱里,减少了动力传递的中间环节。

实际驾驶时能明显感觉到动力切换的逻辑。市区走走停停时基本靠电机驱动,一脚电门下去响应很直接。上了环路速度起来后,发动机才悄无声息地介入。综合油耗压到4升多,这个水平放在混动阵营里也算能打。

凌晨三点的加油站,看着表跳字才发现:这三台10万级SUV,一年能省出一部iPhone-有驾

它那套能量回收系统调得挺聪明,松油门时拖拽感不会太突兀,刹车力度也衔接得比较顺。开惯了燃油车的人,大概适应个把星期就能掌握节奏。

账算得清楚才是硬道理

有个朋友去年换车时纠结了很久,后来他拿计算器算了笔账:假设一年跑两万公里,油价按7块钱算,百公里油耗相差2升,一年下来就是2800块。这笔钱够换两次全合成机油,或者添置套不错的行车记录仪。

这三台车目前终端价格基本都在10万出头,配置该有的也都没落下。标致那套多路况系统在小型SUV里挺少见,北方冬天走雪地或许用得上。本田的空间利用率向来是强项,家用场景下装载能力不输紧凑型SUV。吉利那套L2辅助驾驶,跑长途时能减轻不少疲劳。

凌晨三点的加油站,看着表跳字才发现:这三台10万级SUV,一年能省出一部iPhone-有驾

选车这事儿,每个人看重的点不太一样。有人在乎动力响应,有人更关心后期养护成本。但油耗这个指标,大概是为数不多能用真金白银衡量的硬指标。开上三五年回头看,或许就能理解那些提前做功课的车主,当初为什么会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上多花心思。

油箱加满那一刻,表显续航数字往上跳的速度,有时候比配置表上那些参数更能说明问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