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动力电池行业上演了一场“龙争虎斗”的大戏。宁德时代,这家曾经被誉为行业“铁王座”的龙头企业,市占率居然跌破了40%的心理关口!
而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后起之秀正在以势不可挡的姿态抢占市场。动力电池从来不只是技术的较量,更是战略、成本、全球化的全面博弈。
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场“行业地震”,看看谁是赢家,谁在挣扎。别急着站队,故事才刚刚开始!
一、宁德时代的“铁王座”怎么就摇晃了?
宁德时代的市占率从2025年年初的42.38%跌到了4月的39.44%,这可不是几个百分点那么简单的事。这背后,是技术路线的选择出了问题。
先来看三元电池,这一度是宁德时代的王牌,但如今却成了拖后腿的存在。2025年4月,三元电池的装车量同比下降了6.3%,市场占比仅剩17.2%。
尽管宁德时代在三元领域仍然占据72.06%的市场份额,但这个技术路线的贡献几乎“缩水”成了一个小配角。
与此同时,磷酸铁锂电池成为市场新宠,比亚迪早早布局,直接用刀片电池技术抢了风头。而宁德时代呢?
它的磷酸铁锂电池市占率被竞争对手逼得节节败退。专家们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战略上的失误,直接导致了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下滑。
但别忙着唱衰宁德时代,它的装车量仍然高达21.2 GWh,稳居榜首。这说明,它并非完全没有抵抗能力,只是需要重新审视技术路线和全球化布局。
二、比亚迪的“王者归来”,它凭什么这么猛?
比亚迪的崛起,带着一种“王者归来”的气势。2024年,它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427万辆,同比暴涨41.26%。
这一成绩直接拉升了自产电池的需求,比亚迪几乎不需要依赖外供市场,就能保持强劲增长。
它的成功秘诀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自产闭环”和“性价比杀手”。
磷酸铁锂电池的单Wh成本比三元电池低15%-20%,再加上刀片电池技术的加持,比亚迪在成本控制上几乎无敌。消费者买它的车,不仅是因为车好,更是因为电池强。
网友们的评论也很到位:“买比亚迪的车就是买它的电池啊,自己家的东西用着放心。”“比亚迪不只是一个车企,它更像是一个‘电池巨头’,这才是它最大的底气。
”
从市场份额到消费者口碑,比亚迪的崛起无疑是动力电池行业的一大现象级事件。
三、国轩高科的全球化野心与中创新航的技术挣扎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竞争固然精彩,但别忽略了第二梯队的突围。国轩高科和中创新航正在用不同的方式改变行业格局。
先看国轩高科,它在全球化布局上做得风生水起。2025年4月,其装车量达到3.14 GWh,市占率攀升至第四。
摩洛哥和德国的生产基地让它的海外收入占比提升到31%,海外装车量同比增长108.2%。这家企业正在用全球市场的力量,挑战传统的行业巨头。
中创新航的情况就没那么乐观了。尽管它以7.02%的市占率保住了第三的位置,但过度依赖三元电池的战略让它逐渐边缘化。
虽然储能业务增长了72.4%,但动力电池这块蛋糕却越来越吃力。
这两家企业的表现,揭示了动力电池行业第二梯队的突围与挣扎。这是一场技术、市场和全球化的全方位较量,谁能最终胜出,还得看时间。
四、储能赛道的新战场,谁能抢占先机?
动力电池的竞争够激烈了,而储能赛道的爆发又让这场争夺战变得更加复杂。2025年4月,储能电池销量同比增长了75.5%,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宁德时代虽然以26.9%的海外市占率领先,但它的增速只有53.6%,远远落后于国轩高科的555.2%。国轩高科甚至推出了全球首款步入式箱式电源,瞄准远洋船舶和港口作业场景,这简直就是储能领域的“黑科技”。
其他二线厂商也没闲着。欣旺达、瑞浦兰钧等企业通过户储和工商业储能市场实现差异化竞争。
这些玩家虽然不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那样耀眼,但它们在储能市场的表现值得关注。
储能市场的大电芯技术已经开始从300Ah+向500Ah+迈进,许多厂商正全力抢占这一新战场。可以说,储能赛道的竞争,正在成为动力电池行业的第二战场。
动力电池行业的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从宁德时代的市占率跌破40%,到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强势崛起,再到国轩高科的全球化布局和中创新航的技术路线挣扎,这场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持续创新的赢家。在这场技术、市场和全球化的全方位博弈中,每一个决定都可能改变格局。
那么问题来了,你的新能源车电池,用的是谁家的技术?聊聊看,你更信赖哪一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