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购置税减半 17家车企承诺兜底,新能源车购置税变革在即,今年买还是明年买?全面分析2025年末购车优惠指南

购置税减半,17家车企掏钱兜底!今年买车最多省3万,明年技术大升级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调整进入倒计时,车企抢单大战已经打响,消费者正站在购车决策的十字路口。
“我本来计划明年换车,但听说购置税政策要变,销售又说现在订车车企可以兜底,赶紧过来看看。”在北京一家新能源汽车展厅内,看车的赵先生告诉记者。他的纠结代表了许多准车主的心态:是抓住2025年最后免税窗口期,还是等待明年可能的技术更新?
截至11月13日,理想、蔚来、奇瑞、问界、小米等17家主流汽车品牌已宣布推出购置税兜底方案,承诺为今年锁单的消费者补贴2026年产生的购置税差额。
明年起购置税减半 17家车企承诺兜底,新能源车购置税变革在即,今年买还是明年买?全面分析2025年末购车优惠指南-有驾
这意味着,如果因交付延迟导致车辆在明年登记,车企将自掏腰包支付因政策变化产生的额外费用。

01 政策拐点

2025年是中国对新能源汽车全额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最后一年。根据2023年财政部、税务总局和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
这一政策将在明年发生重要调整。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减半征收,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车辆购置税税率为10%,按照新政,明年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实际税率将从0%调整为5%。
这意味着,购买一辆3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如在今年购入,可享受全额免征,而明年购买则需缴纳约1.5万元的购置税。对于更高价位的车型,税费差异更加明显。
明年起购置税减半 17家车企承诺兜底,新能源车购置税变革在即,今年买还是明年买?全面分析2025年末购车优惠指南-有驾

02 车企应对

随着政策调整进入倒计时,车企已提前展开市场布局。目前,已有17家主流汽车品牌宣布了购置税兜底方案。
这些品牌包括理想、蔚来、奇瑞、问界、智界、小米、极氪、智己、长安、猛士科技、深蓝、坦克、广汽、东风奕派、领克、上汽奥迪和别克。
从车企发布的兜底方案来看,他们普遍承诺:年底前锁单用户若因车企生产、运输等原因跨年交付,将全额补贴购置税差额,以保障用户不因购置税政策变动而产生额外支出。补贴范围涵盖车企旗下全部或部分车型,最高额度为1.5万元。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受政策调整影响,消费者年末购车紧迫感更强,因而选择车型更考虑提车进度。”为应对交付周期延长导致的消费者购车成本上升,车企纷纷推出购置税补贴方案。
车企自掏腰包补贴购置税一方面与其自身产能爬坡、交付周期较长有关,部分热门车型交付周期长达数月。另一方面,车市进入年末冲刺阶段,车企也借机促销抢夺市场订单。

03 技术门槛提高

购置税政策调整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门槛也将提高。从2026年起,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要求将从目前的43公里大幅提升至100公里,增幅达132.6%。
这一变化意味着短续航“油改电”车型将加速被淘汰。以南宁市场为例,目前在5万至15万元区间的车型中,有多款插混车型纯电里程达不到100公里。这些车型如不能在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销售,将不能享受购置税减免政策。
“新标准要求续航100公里以上,就可以覆盖工作日和周末短途出游,很符合实际用车场景。”一位南宁车主表示。
在邕从事汽车销售多年的徐松泉介绍,“不少品牌凭借‘小电池+高性价比’占得先手,但在新政落地后,纯电续航要求剧增,也使得品牌在尽量不提价的情况下,拿出更适合的产品,简单来说就是‘市场倒逼技术升级’。”
目前,比亚迪、奇瑞、银河、深蓝、领克等新能源品牌,经历过技术迭代后,已把混动车型的纯电续航做到150公里及更高,加深了“技术护城河”。
明年起购置税减半 17家车企承诺兜底,新能源车购置税变革在即,今年买还是明年买?全面分析2025年末购车优惠指南-有驾

04 消费者账本

对消费者而言,购置税政策调整带来的直接经济影响最为关注。以一辆售价3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为例,如在2025年购买,可免征约3万元的购置税;而等到2026年购买,则需缴纳约1.5万元的购置税。
对于更高价位的车型,差异更为明显。例如购买一辆5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明年购置税约为4.4万元,减免1.5万元后仍需缴纳2.9万元;而今年购买,购置税约为1.4万元,差额达到3万元以上。
除了购置税差异外,消费者还面临另一个选择:是抓住今年更大幅度的税费优惠,还是等待明年可能的技术更新?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从行业技术趋势来看,800V高压平台有望普及(目前主流为400V平台),充电速度可提升50%以上——充30分钟内增加200公里。此外,新标准落地后,对电池效率、车身轻量化提出了更严苛要求,那些“续航虚、高电耗”的车型很可能被加速淘汰。
对于持币待购的消费者而言,无需太过担心,随着车市竞争的持续,厂家层面依旧愿意以性价比提升市场份额。

05 市场反应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77.2万辆和171.5万辆,同比增长均超过20%,渗透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6%。今年前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超1300万辆,同比增长约33%,占比升至46.7%。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10月,车企纷纷抢抓年底政策切换的窗口期,维持着较快的生产供给节奏。企业新品持续上市,行业治理工作也稳步推进,在此背景下,汽车市场延续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月度产销量均创下同期新高。”
记者走访南宁多家新能源品牌经销店了解到,目前销售政策多以“厂家优惠+购置税抄底”为主。比亚迪、吉利、长安、理想、特斯拉等品牌均有类似“当下购车,多省好几万”促销口号。
一些高端品牌已推出“11月前定车,如年内未及时交车,2026年新增的购置税由厂家支付,至高1.5万元”的补贴方案。
明年起购置税减半 17家车企承诺兜底,新能源车购置税变革在即,今年买还是明年买?全面分析2025年末购车优惠指南-有驾

06 行业影响

此次政策调整不仅是税收手段的变化,更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价格战”走向“价值战”的关键一步。
严格的技术门槛将倒逼车企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专注于提升产品品质、优化能耗表现与续航能力,而非单纯依托政策红利进行低成本竞争。这将有效帮助新能源汽车行业摆脱内卷,转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轨道。
在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力度减缓背景下,新能源车企正加大促销力度抢夺市场份额。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具备核心技术竞争力的车企将进一步扩大份额,行业分化将越来越明显
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不再是简单的销量比拼,而是会升维为一场以技术为根基、安全为保障、品牌为旗帜、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全球化综合竞赛。

07 决策建议

对于计划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需结合自身需求、购车预算和对车辆技术的期望,综合考量最佳购车时机。
若计划购买3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今年购车可享受的购置税优惠更大,相差金额可能超过1.5万元。加之多家车企推出兜底方案,可降低因交付延迟导致的政策风险。
若对车辆技术有更高要求,可关注明年满足新技术要求的新车型。但需注意,从2026年起,纯电续航低于100公里的插电混动车型将不再享受购置税优惠。
消费者在购车前,可查询《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确认意向车型在减免税范围内。
对于选择在今年购车的消费者,建议优先选择已公布购置税兜底方案品牌的车型,并与销售方明确书面约定交车时间和政策补偿细则。
购置税政策调整的倒计时已经开启,车企的兜底方案为消费者提供了折中选择。留给2025年购车窗口期只剩下不到一个半月,明年的展厅里,将是符合新技术的车型当家。消费者面临的是现实的经济节省与未来的技术更新之间的权衡。

无论选择何时购车,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终将使消费者受益。行业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的新阶段。

#热点观察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