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的FF终于抱上特斯拉?接入2.8万座超充网,这次能摆脱“PPT造车”标签吗?

贾跃亭的FF终于抱上特斯拉?接入2.8万座超充网,这次能摆脱“PPT造车”标签吗?-有驾

11月13日,远在美国的贾跃亭更新了微博——这次既不是“下周回国”的老梗,也不是新车的概念渲染图,而是一条实打实的合作官宣:FF(法拉第未来)要和特斯拉“牵手”了。当“PPT造车专业户”的FF,挂上了特斯拉超充网的“钩子”,不少盯着它进度的网友炸了:贾跃亭的车,终于要沾点“现实”的边了?

先把这事儿的来龙去脉理清楚:11月13日早8点35分,贾跃亭用iPhone 15 Pro Max发布微博,官宣FF与特斯拉的首次合作细节,几乎同时FF官方账号FaradayFuture也同步了消息。

核心信息很明确:一是充电标准对齐,FF 92以及FX系列纯电车型,将采用特斯拉的NACS北美充电标准,直接接入北美、日本、韩国地区的特斯拉超级充电网络——单北美区域就有超2.8万座特斯拉超充站;二是合作定位,这是双方首次联手,为后续深度合作铺路;三是实际作用,贾跃亭强调,接入特斯拉超充网能补上FF的充电短板,和现有ChargePoint、EVgo等充电网络互补,最终助力旗下Super One车型“放量交付”。

没有花哨的渲染图,没有宏大的概念词,这条微博里的“2.8万座超充站”,是FF近几年少有的“落地式信息”。

消息一出,各方反应立刻戳中了大众对FF的复杂情绪——一半是调侃,一半是带着顾虑的期待。

网友:“充电解决了,车能交吗?”

评论区里,“老梗”先占了半壁江山:“这次合作了,是不是该‘下周交付’了?”“之前说‘颠覆行业’,现在先从‘能充电’开始?”但也有电动车用户说出了实在话:“小众品牌最愁充电,我之前开某新势力车,跑高速得提前查3个小时充电桩,要是FF真能接特斯拉超充,对车主来说是真福利——特斯拉超充的密度,谁用谁知道。”当然,质疑声也没断:“充电网是补了短板,但FF连车都没交几台,合作再好有啥用?”

新能源行业分析师的评价很直接:“NACS现在是北美主流充电标准,福特、通用都接了,FF跟着对齐是必然——它自己建超充网成本太高,抱特斯拉大腿是最划算的补短板方式。”但话锋一转,关键问题也被点破:“FF的核心矛盾从来不是充电,是‘造得出车、交得了货’。从2014年成立到现在,FF 91拖了快10年才交了几十台‘准量产车’,这次合作能让它把车批量造出来吗?这才是能不能活下来的关键。”

潜在用户:“顾虑少了,但还是不敢下单”

有之前登记过FF 91预订的用户在论坛留言:“我盯FF好几年了,车的参数确实能打,但之前一直不敢真付钱,就怕买了没地方充电。现在接入特斯拉超充,算解决了一个大顾虑,但还是得等真看到有人提车了再说——之前的‘交付延期’太让人犯嘀咕。”

为什么这次合作能戳中大众神经?本质是戳中了电动车用户最痛的“充电焦虑”——对普通用户来说,买电动车不是买“参数堆料”,是买“能方便用上”。

尤其是FF这种小众新势力,自己没能力铺建全国性充电网,用户买了车可能得满大街找兼容充电桩,甚至遇到“桩在眼前、接口不对”的尴尬。而特斯拉超充网是全球密度最高、体验最稳定的充电网络之一,接入它相当于直接给FF用户发了张“充电通票”——这是用户能摸到的、实打实的好处。

但FF的“死结”,从来不是充电。

从2017年发布FF 91概念车引爆话题,到2022年才交付几十台“准量产车”,再到现在Super One还停留在“待放量”阶段,FF这些年的关键词是“资金链断裂”“管理层动荡”“交付延期”。网友调侃的“PPT造车”,本质上是对FF“只说不做”的信任消耗——大家不是不信它的技术,是不信它能把车造出来、交到用户手里。

这次和特斯拉的合作,更像是“补短板”,不是“救命药”。充电方便了,用户会更愿意考虑FF,但前提是“有车可买”。毕竟对消费者来说,“能充电的车”得先有“车”,才能谈“充电”。

当然,这事儿也藏着行业趋势:充电标准统一是必然。从特斯拉开放NACS标准,到越来越多车企主动对齐,最终受益的是所有用户——不用再对着充电桩看“接口对不对”,充电能像加油一样“插枪就充”。FF跟着这波趋势走,算是踩对了节奏,但能不能借这波节奏“上岸”,最终看的还是“交付量”,不是“合作公告”。

说到底,FF和特斯拉的合作,是给用户递了一颗“充电定心丸”,但贾跃亭要让FF摆脱“画饼”标签,还得拿出真东西——比如下个月就能看到成百上千台FF的车跑在马路上,而不是只有微博里的合作文字。

你觉得FF接入特斯拉超充网后,能真的实现批量交付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