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置税退坡倒计时:新能源车市即将上演“生死时速”

当购置税补贴这把保护伞即将收起,新能源车企的底牌正被逐一掀开。截至10月31日,小米、理想、坦克等17家车企已紧急推出兜底方案,最高1.5万元的补贴承诺背后,藏着行业残酷的生存法则。这场政策退坡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加速淘汰赛的进程。

购置税退坡倒计时:新能源车市即将上演“生死时速”-有驾
image

政策保护伞下的脆弱平衡按照现行政策,2026年起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额度将直接腰斩。以33.9万元为分水岭,超过这个价格门槛的车型,消费者明年需多承担1.5万元成本。这看似简单的数字变化,实则是压垮弱势品牌的最后一根稻草。

购置税退坡倒计时:新能源车市即将上演“生死时速”-有驾
image

观察当前推出兜底方案的车企名单,清一色是月销过万的头部玩家。蔚来ES8、理想i6、小米SU7等热门车型敢于承诺补贴,本质上是对自身交付能力和现金流的自信。而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威马、爱驰等缺席者,早已在补贴退坡的预期中显露疲态。

生存能力的三重考验研发投入决定技术护城河。以小米汽车为例,其SU7系列敢承诺跨年补贴,源于三电系统等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控。反观部分依赖采购方案的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已落后半个身位。

购置税退坡倒计时:新能源车市即将上演“生死时速”-有驾
image

现金流是生命线。理想汽车能轻松消化1.5万元/辆的补贴成本,得益于三季度近百亿元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而某些新势力单季度现金储备不足10亿元,连三个月工资发放都成问题。

市占率形成马太效应。头部品牌如极氪001通过规模化分摊成本,而月销不足千辆的企业,连产线维护费都难以覆盖。这种现象在政策退坡后将愈发明显,就像欧洲碳排放法规实施时,直接导致超20个小众品牌退出市场。

末班车上的最后博弈车企当前的兜底承诺,实则是与时间赛跑。理想i6要求10月31日前锁单,小米SU7设定11月30日截止,这些精心设计的时间节点,暴露出车企对政策过渡期的焦虑。乘联会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车终端咨询量激增60%,但增量主要集中在头部品牌。

值得玩味的是,传统车企的应对更为从容。坦克500全系车型覆盖补贴,奇瑞直接承诺全额兜底,展现出燃油车时代积累的资金优势。这种分化印证了行业共识:当补贴潮水退去,没有技术储备和资金缓冲的企业将率先搁浅。

后补贴时代的生存法则政策催化下的行业洗牌并非首次。2019年德国取消电动车补贴后,本土品牌e.GO Mobile次年破产;美国联邦税收抵免退坡时,Lordstown等新势力迅速崩盘。这些案例都在诉说同一个规律:补贴是孵化器,而非永动机。

当前中国新能源市场已出现明显分层:年销20万辆以上的品牌构建安全区,10万辆级玩家处于危险区,而月销不足5000辆的企业基本提前锁定淘汰席。购置税退坡就像突然调快的计时器,迫使所有参赛者露出真实速度。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终将验证商业的本质——政策红利终会消散,唯有产品力与效率永恒。当2026年的阳光照进现实,我们或许会看见:某些今日喧嚣的品牌,已永远停留在2025年的购置税全免时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