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长安汽车罗勇工厂投产仪式暨全球累计产量2859万辆下线仪式在泰国举行。随着一辆深蓝SO5右舵版新车缓缓驶下生产线,这家中国汽车巨头不仅标志着其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基地正式启航,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汽车产业从“产品输出”迈向“技术+体系”输出的升级之路。在中泰建交50周年之际,这场跨越山海的产业共振,正为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注入全新动能。
三步走战略:中国汽车出海范本成型
“无海外,不长安”——这句口号背后,是长安汽车深耕20余年的全球化谋略。从1994年进入中东非市场,到如今布局五大海外区域,长安以“产品出口、品牌出海、产业出海”三步走战略,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出海路线。罗勇工厂的投产,正是其迈入“产业出海”新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这座总投资达数十亿元的现代化工厂,融合了长安41年造车经验与东南亚本地化需求,打造出四大全球化体系标准:CPS精益制造体系实现生产效率提升20%,CAPDS全球研发流程加速东南亚市场适应性开发,全球化投产体系保障“新品即上量”,双循环供应链模式构建起“中国+泰国”韧性网络。正如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所言:“罗勇工厂不仅是产能的延伸,更是中国汽车工业体系能力的海外实践。”
重庆智造出海:从“第四城”到全球标杆
作为重庆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长安的全球化步伐与这座城市的发展同频共振。重庆凭借汽车产业的强劲动能跻身“中国经济第四城”,而长安罗勇工厂作为重庆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基地,首次将“重庆智造”的体系标准推向全球。工厂从动工到投产仅用18个月,背后是重庆工业体系的高效协同——光伏发电、数字孪生、5G智能工厂等40余项先进技术的集成应用,使单车能耗降低30%,制造效率提升20%。
这种“可复制”的海外工厂模式,已为长安后续布局打下基础:规划中的20个海外基地(含9个已投产KD工厂)将形成50万辆产能网络,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长安海外销量达53.6万辆,同比增长49.6%,其中新能源占比超40%,展现出中国智造的结构性优势。
大单品战略破局:2859万辆背后的创新密码
在罗勇工厂下线的第2859万辆长安汽车——深蓝SO5右舵版,浓缩着企业征战全球市场的创新智慧。针对东南亚市场特性,该车型搭载智能热管理算法,高温环境下能耗降低15%;配备宁德时代“金钟罩”电池,承诺20万公里零衰减;REEV增程技术实现1000公里超长续航,彻底消除热带地区的里程焦虑。这种“全球平台+区域定制”的产品策略,使得深蓝S7连续登顶泰国纯电SUV销冠,阿维塔11三个月蝉联豪华新能源交付榜首。
长安的“大单品”战略正重塑全球竞争格局:在泰国上市的7款新能源车型,以深蓝SO7、E07等爆款形成产品矩阵;未来三年还将投放12款新品,覆盖从紧凑型车到高端智能轿跑的多元市场。2025年一季度,长安新能源海外销量同比增长62%,印证了技术精准落地的市场爆发力。
共生共赢:本土化深耕缔造产业新生态
“In Thailand, For Thailand”不仅是口号,更是长安扎根东南亚的行动指南。投产仪式前,朱华荣董事长与泰国总理佩通坦的会晤,揭开了更深层次的合作图景:投资建设泰国备件中心仓,实现24小时极速服务响应;未来三年将创造3万个本地就业岗位;联合培养的500名泰国技术人员已入驻研发中心。更值得关注的是,深蓝汽车协助泰国建立新能源汽车认证体系,成为首个通过本地化标准的中资企业,直接为企业赢得税收优惠。
这种共生理念延伸至全产业链:长安在泰建立电池回收网络,联合本地高校开展AI人才计划,甚至将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纳入合作范畴。正如泰国工业部长评价:“长安带来的不仅是工厂,更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
向新而行:锚定500万辆全球化蓝图
站在2859万辆的新起点,长安汽车已绘制出清晰的全球化蓝图:到2030年实现全球销量500万辆,其中新能源占比60%;加速欧洲、中东非等区域本地化运营,在德国设立研发中心,沙特建成全球最大展厅;更计划将罗勇模式复制到墨西哥、埃及等11个国家,构建起横跨五大洲的制造网络。
随着AI数智工厂、金钟罩电池4.0技术、L4级自动驾驶等118项核心技术逐步落地,长安的“科技出海”正进入深水区。这场始于产品贸易、兴于体系输出、成于生态共建的全球化征程,不仅重塑着中国汽车的国际形象,更在RCEP框架下书写着区域经济协同的新篇章。
从长江之滨到湄南河畔,长安汽车用“长期主义”的坚守,将中国汽车的进化逻辑转化为世界级产业实践。当深蓝SO5驶向东南亚街头,当罗勇工厂的智慧生产线昼夜不息,这家百年车企正以硬核科技与开放胸襟,在全球化浪潮中树立起“中国智造”的全新坐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