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清楚了,这就是我国这么坚定不移地推“新能源车” 的理由

说实话,过去我对“新能源”这三个字确实存在偏见。

毕竟在我看来,这不就是电池车吗?和小时候玩的遥控车能有多大区别?

既笨重又沉闷,听不见发动机的轰鸣,感觉毫无技术含量。

而且在我印象里,它不仅安全性存疑、续航里程短,更关键的是——购买成本高,转手时又大幅贬值,怎么算都不划算。

终于清楚了,这就是我国这么坚定不移地推“新能源车” 的理由-有驾

可就在这种“槽点不断”的认知下,我却发现一个极其反常的现象:

无论外界争论多么激烈,国家始终在坚定推进新能源汽车,甚至政策力度一年比一年更强、推进速度一年比一年更快。

为何如此执着?为何不暂缓脚步、放慢节奏?

直到我与新能源产业链上的一些朋友深入交流后,才逐渐意识到:

这东西远非我想象的那样简单,它对国家和民众而言,价值实在太过重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

终于清楚了,这就是我国这么坚定不移地推“新能源车” 的理由-有驾

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能源安全”问题。

说白了,我国每年消耗的石油中,超过70%依赖进口。

而这些进口石油里,70%以上来自中东地区。

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每开车行驶10公里,其中有一半的燃油,都来自万里之外的沙漠、战区或是油轮船队。

这种依赖的风险有多大?简直太大了。

更关键的是,石油并非“只要有钱就能买到”的商品——

在国际博弈的层面,金钱根本不是最核心的谈判筹码。

终于清楚了,这就是我国这么坚定不移地推“新能源车” 的理由-有驾

能不能买得起是一回事,别人愿不愿意卖、以什么条件卖、能不能顺利运抵国内,完全是另一回事。

试想一下,如果某天中东局势骤然紧张、马六甲海峡被封锁、某个大国下令“禁止向中国出售石油”……

届时面临的就不是油价上涨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油可用的问题。

到那时,我们上班还能开车吗?物流运输能否正常运转?物价能否保持稳定?

这些都是必须严肃考量的问题。

别觉得这是危言耸听,某些国家确实经历过类似的困境。

比如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初期,欧洲油价一度飙升到令人咋舌的程度,甚至有国家不得不实施燃油限购。

终于清楚了,这就是我国这么坚定不移地推“新能源车” 的理由-有驾

直到这时人们才意识到,“有没有油可用”竟然会成为影响全社会的重大问题。

所以别再误以为国家发展新能源只是为了追赶潮流、完成环保指标。

其本质是为了避免被他国“卡脖子”,不再仰人鼻息,从而掌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

这正是我们必须坚定推进新能源的核心原因之一。

并非因为电动车完美无缺,而是燃油车背后隐藏的能源依赖太过脆弱,风险实在太高。

终于清楚了,这就是我国这么坚定不移地推“新能源车” 的理由-有驾

此外,很多人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

我国不仅是“人口最多、道路最多、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发电量最大”的国家。

数据显示,全球每发出10度电,就有3度来自中国。

而且这些电力并非主要依靠烧煤这种落后方式产生,而是大量来自水电、风电、太阳能和核电。

比如水电发电量,我国位居世界第一;核电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二;

风电和光伏的规模及增长速度,更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甚至每年还有大量电力因无法充分利用而被浪费。

终于清楚了,这就是我国这么坚定不移地推“新能源车” 的理由-有驾

另一方面,中国不仅发电量巨大,还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2024年,中国全年汽车产量达3128.2万辆,销量达3143.6万辆,就连出口量也超越日本,全年出口超过585.9万辆。

换句话说:

我国汽车保有量庞大、电力资源丰富,但石油资源相对匮乏。

在这样的国情下,你觉得选择怎样的发展路线最合理?

如果站在国家决策者的角度,能不选择新能源吗?

终于清楚了,这就是我国这么坚定不移地推“新能源车” 的理由-有驾

更现实的意义在于——走这条发展道路,确实能让老百姓受益。

因为汽车产业体量庞大,关联的上下游产业链极为广泛。

如果继续发展燃油车,高端技术环节仍会被欧美日牢牢掌控,我国只能从事低端组装工作,赚取微薄的利润。

但发展电动车就不同了——

它相当于绕开了发达国家苦心经营百年的燃油技术体系,直接在“新赛道”上重新开启竞争。

如此一来,利润、技术和就业机会都有望留在国内,推动整个制造业实现质的飞跃。

这不仅能拉动GDP增长,更能切实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以跨国车企为例,日系车企基本只选用日系供应商,德系车企则优先选用德系或欧系供应商。

即便本土供应商的产品价格比国内高几倍,它们也会优先考虑进口。

说白了,这些企业的利润大部分流向国外,中高端岗位招聘也更倾向于本国人才。

终于清楚了,这就是我国这么坚定不移地推“新能源车” 的理由-有驾

而当我们在新能源赛道实现弯道超车后,局面就可能彻底改变。

仅从带动就业的角度看,岗位数量直接翻5倍都不止。

以日本为例,2021年其汽车产量为785万辆,却带动了超千万个就业岗位,占全国劳动人口的11%以上。

也正因如此,丰田汽车的丰田章男曾公开抨击日本政府的碳中和政策。

他指出:

“到2030年,纯电动汽车政策将导致日本失去550万个工作岗位和800万辆汽车产量。日本政府受‘绿色制造目标’驱动,但这一政策绝不可持续。”

终于清楚了,这就是我国这么坚定不移地推“新能源车” 的理由-有驾

这直接印证了汽车产业对国家的重要性。

试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推进新能源,又该推进什么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