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只要一打开手机聊到汽车,铺天盖地的都是关于电动车保险的抱怨,很多人都说,这电车保险简直就是一个“大坑”,辛辛苦苦从油费里省下来的那点钱,到头来全都乖乖交给了保险公司。
那么,这个说法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电动车的保险费用,是不是真的就那么贵得让人无法接受?
其实,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入手,看看一位资深车评人“喵哥”最近晒出的他那辆iCAR 03的续保账单,把里面的门道一项一项掰开来看,很多疑惑自然就解开了。
首先我们要明白,咱们国家给汽车上的保险,主要分成两大块。
一块是国家强制要求必须买的,叫“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交强险”。
这部分不管你是开几十万的电动车,还是几万块的燃油车,基础保费标准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你过去一年有没有出过事故,没出事就会打折,出事了就可能涨价。
真正让大家感觉价格千差万别的,是另一块,叫做“商业保险”。
这部分是车主自愿购买的,里面的项目就五花八门了,但最核心、最花钱的,通常是三样东西:一个是“第三者责任险”,就是万一你开车撞了人或者撞了别人的车,保险公司帮你赔给对方的钱;第二个是“车辆损失险”,简称“车损险”,这个是保你自己的车,要是你的车被撞坏了、淹了或者着火了,保险公司负责给你修车或者赔钱;第三个就是一些附加的险种,比如保车上司机和乘客的“车上人员责任险”,或者专门针对小刮小蹭的“划痕险”等等。
现在,我们来看看喵哥那辆iCAR 03的具体情况。
这是一辆新车买来时花了大概15万元的车,现在是开满一年后续第二年的保险。
他收到的总保单金额是3230元。
单看这个数字,很多人可能觉得也还好,毕竟一辆十五万级别的燃油车,新车头几年的保险也差不多是这个价位。
但是,关键在于这3230元是怎么构成的。
我们把它拆开来看:最大的一头,是车损险,花了1600多块钱,几乎占了总费用的一半。
要知道,这辆车经过一年的使用和折旧,保险公司在计算保额的时候,已经不是按照15万的新车价来保了,而是按照14.5万的现值来保。
保的金额降低了,但保费却依然这么高,这就是问题的第一个关键点。
其次是第三者责任险,喵哥选择了300万的保额,这部分的费用是1200多元。
最后剩下的一些零零总总的附加险,比如乘客责任险这些,加起来花了400多块钱。
通过这个账单,我们能非常清楚地看到,电动车和燃油车保费产生差异的核心地带,就在于“车损险”。
为什么电动车的车损险会成为保费的“重灾区”呢?
这背后其实是保险公司经过精密计算后的风险评估,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电动车最核心的部件——动力电池,它的维修和更换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我们都知道,电池是电动车的“心脏”,它的成本能占到整辆车制造成本的三分之一甚至更高。
而且,为了让车辆重心更低、行驶更稳定,绝大多数电动车都把这块又大又重的电池包平铺在车辆的底盘上。
这样的设计虽然带来了很好的操控性,但也让电池包直接暴露在了风险之下。
咱们中国的路况比较复杂,过个减速带、上个马路牙子、或者路上遇到一些不明的凸起物,对于底盘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
燃油车底盘磕了碰了,最多也就是把油底壳或者排气管给碰坏了,修一下或者换一下,可能几百到一千多块钱就解决了。
但电动车不一样,一旦底盘发生比较严重的磕碰,伤到了下方的电池包,那问题就大了。
由于电池包内部结构极其复杂,涉及到成百上千个电芯和精密的温控、电路管理系统,出于安全考虑,一旦受损,4S店和保险公司通行的处理方式基本都是“只换不修”,直接整个换掉。
这一换,费用可就不是小数目了,根据车型不同,花费几万甚至十几万都是常有的事。
保险公司一年从你这里收一千多块的车损险保费,万一你出一次这样的事故,他们就要赔付出去好几万,这个风险实在是太高了。
为了覆盖这种潜在的巨大赔付成本,保险公司必然要把电动车的车损险保费定得高一些,这是纯粹的商业逻辑。
第二个原因,是现在很多电动车的设计,特别是我们中国品牌的新势力们,在智能化和科技感方面做得非常激进。
这当然是我们的骄傲,体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进步。
但从维修成本的角度看,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比如,为了实现各种高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车身上会布满各种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甚至还有激光雷达。
这些精密的电子元件,很多都集成在前后保险杠、后视镜这些最容易在日常剐蹭中受损的位置。
以前开个燃油车,保险杠蹭了一下,可能就是做个钣金喷个漆,几百块钱搞定。
现在开一辆智能电动车,同样是轻轻一碰,可能就导致好几个传感器损坏,换一个就得成百上千,换完之后还需要专业的设备进行重新校准,这又是一笔不菲的工时费。
这些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和各种智能传感设备,都是电动车专属的昂贵配件,它们共同推高了事故发生后的平均维修成本,保险公司在给车损险定价时,自然也要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第三个原因,涉及到保险的折旧率和保额。
我们看到喵哥的车第二年保额已经从15万降到了14.5万,但保费依然要1600多元。
如果拿一辆同样价位的燃油车来对比,可能第二年的车损险保费差距并不算特别巨大。
但真正的差距,体现在一个更长远的时间维度上。
对于燃油车来说,很多车主在车子开了三、四年之后,眼看车子的市场价值已经跌了不少,可能只值新车价的一半了,他们就会开始考虑一个问题:还有没有必要继续买车损险?
很多人会觉得,我这车现在也就值个七八万,一年花一千多买车损险,万一只是小刮小蹭,报一次保险第二年保费就得上涨,不划算;而发生需要报废的重大事故概率又很低。
于是,很多经验丰富的燃油车车主在车辆进入中后期后,会选择放弃购买车损险,只保留一个高额的第三者责任险和交强险作为基础保障,这样一来,每年的保费就能一下子降到一千多块钱,用车成本大幅下降。
但是,电动车车主敢这么做吗?
答案是绝大多数人不敢。
只要一想到自己车底下那块价值连城的电池包,就像是抱着一个“金疙瘩”在路上跑,谁也不敢冒那个风险。
万一哪天运气不好,在停车场倒车不小心磕到限位石墩,或者过坑时没注意,导致电池受损,那动辄数万元的维修费用就得自己掏腰包了,这笔钱可能都够买一辆新的小车了。
因此,对于电动车车主而言,车损险几乎成了一个伴随车辆终身的“刚性支出”,无论车子开了三年、五年还是八年,只要这车还想继续开,这份保费就得年年交。
短期来看,电车和油车的保费可能相差不大,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电车还便宜一些。
但从长期持有的总成本来看,电车在保险上的“刚性”花费,注定要比后期可以灵活“减配”的油车要高出一截。
这才是大家感觉电车保险“坑”的深层原因,它不是一次性的暴击,而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成本压力。
聊到第三者责任险,喵哥选择的300万保额是一个非常明智和普遍的选择。
现在道路交通环境复杂,豪车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一旦发生涉及到人身伤害的事故,赔偿标准非常高。
在一些大城市,200万保额和300万保额的保费可能也就相差一两百块钱,但保障额度却实实在在地多出了一百万。
为了这点差价去省钱,风险收益完全不成正比,所以强烈建议大家,特别是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车主,直接选择300万或者更高的保额,买个安心。
至于车型因素,一些被大数据标记为事故率偏高的车型,比如某些驾驶风格比较激进的新势力品牌,保费可能会有小幅度的上浮,但这部分差异通常不会特别大,可能也就一两百块钱的事,影响不了大局。
所以,综合来看,电动车保险并非是一个毫无道理的“大坑”,它更多的是保险市场基于风险精算后的一个理性定价结果。
它的“贵”,主要贵在车损险上,而车损险的昂贵,又源于电池和高科技零部件带来的高昂维修成本和高风险。
短期内,它和同价位的燃油车保费可能看起来差不多,但车主必须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这份车损险需要长期购买,无法像燃油车那样在中后期潇洒地“断舍离”。
对于我们普通车主来说,要想控制保费,最有效的办法其实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购险种,把钱花在刀刃上,比如车损险、300万三者险和车上人员责任险这三个核心保障一定要配齐。
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谨慎驾驶,尽可能地降低出险的概率。
毕竟,连续多年不出险,保费的折扣才是最实实在在的优惠。
在续保的时候,也千万不要懒省事,一定要多对比几家不同保险公司的报价,有时候不同渠道、不同公司的报价能差出好几百块钱。
同时,也可以多关注一下像比亚迪、蔚来等车企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的新能源专属保险产品,这些产品可能会更贴合车辆的特性,价格上也可能更有竞争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