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陆续装车”即将迎来量产,行业高增长可期

近日,国轩高科宣布已建成0.2GWh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并发布了包括G垣准固态电池在内的6项新产品。这款准固态电池已有4家以上客户上车测试。

在国内,宁德时代、孚能科技、国轩高科等企业通过“半固态过渡+全固态突破”策略,在技术研发、产能布局、应用拓展等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有望在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中引领全球变革。

在国外,美国QuantumScape在2024年交付首批固态电池样品予大众汽车,计划2026年量产;2025年丰田推出搭载硫化物固态电池的混动车型,续航提升50%,计划2030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

与此同时,政策面也在持续协助产业层面的创新发展。

2023年‌工信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首次明确固态电池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核心技术”,要求2025年前实现实验室技术突破。

‌2024年‌国家发改委将固态电池纳入“十四五”新材料专项,提供研发补贴及税收优惠,头部企业单项目最高获2亿元资助。

‌2025年‌《中国制造2025》修订版提出“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计划”,目标2030年量产成本降至液态电池1.5倍,高端车型渗透率30%。

展望后市,摩根士丹利预测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2030年达12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5%,中国将占据40%份额。国内机构则测算,固态电池成本2027年降至$100/kWh,较液态电池溢价30%,高端车型渗透率或突破15%。

具体到A股市场,光大证券提到,截至2025年5月,固态电池板块平均PE高于沪深300均值,反映市场的高成长预期。在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双轮驱动下,固态电池行业进入“预期兑现”阶段,拥有“技术领先+客户绑定”双重护城河企业或明显受益。短期可关注“技术验证期估值弹性大”的中试线落地企业;‌长期‌可跟踪材料体系(电解质/正负极)厂商。

本文源自:金融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