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6家企业组团亮相第十一届成都汽配展

5月22日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热闹非凡,走进展厅就能感受到汽车产业的脉搏在跳动。

这场持续三天的行业盛会,把西南汽车圈的"顶流"们全聚齐了。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资阳军团——6家企业带着重卡、两轮车、线束等"硬核"产品,在200平米展区里上演着"资阳制造"的实力秀。

资阳6家企业组团亮相第十一届成都汽配展-有驾

上午十点不到,现代商用车的展位前就围满了人。科长越麟举着激光笔,指着XCIENT创虎重卡的钢制骨架说:"这车身用的是50%进口高张力钢,就像给卡车穿了层防弹衣。"他算过账:这种材料能让长途运输跑出2000到3000公里,还能把噪音压到最低。说话间有位中东客商掏出手机拍照,原来这款车已经在中东卖出千余台。越麟悄悄透露,他们正计划在中东建服务站,看来是要把生意做到"石油王国"去。

隔壁展台的资阳博盛创电子科技更会玩"黑科技"。副总经理刘成搬出个充电桩,屏幕上跳动着碳计算器的数据。"充电时还能算碳排放,这可是全国独一份。"他指着充电桩上的AI芯片说,这套系统能根据电网负荷自动调节充电速度,相当于给电网装了个"智能电表"。这家2022年才落户资阳的企业,这次带来的8款产品全是"减碳利器",看来是把西南市场当成了主战场。

资阳6家企业组团亮相第十一届成都汽配展-有驾

最热闹的还数四川易行时代的试驾区。市民徐少清刚试完K03电动越野摩托,满脸兴奋:"这车架用的是汽车钢板,居然比我的SUV还轻!"这款自主研发的电动摩托,车架重量比传统钢架轻了30%,却能扛住1.5吨的载重。展位前围着孟加拉、巴基斯坦的采购商,有人当场掏出合同本:"200台起订,能不能年底交货?"企业负责人擦着汗直摆手,看来订单来得太突然。

在产业链上"捡漏"的也不少。资阳丽元达电器的负责人老李,在易行时代展位转了三圈,终于逮着机会递名片:"我们做汽车线束的,能不能给你们配套?"原来这家做了20年线束的企业,正想借着展会东风补全产业链。说话间,旁边两家企业的技术员已经凑在一起讨论接口标准,这场景像极了相亲现场——都在找"对眼"的合作伙伴。

逛完整个展区,发现资阳汽车产业藏着不少门道。75家规上装备企业去年产值冲到85.2亿,年产26万辆商用车、1.5万辆专用车的产能,硬是撑起了"成渝之心"的产业脊梁。有组数据特别有意思:当地重卡企业把售后服务网点开到了东南亚,电动车企的维修手册翻译成了阿拉伯语,看来是真把生意做到了地球另一头。

资阳6家企业组团亮相第十一届成都汽配展-有驾

不过最让人吃惊的是产业配套的速度。就像博盛创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11个月,丽元达这样的老牌企业能快速切入新能源赛道,背后是资阳打造的"半小时配套圈"。现在当地企业采购零部件,开车半小时就能找到供应商,这种效率让沿海企业都直呼"内卷"。

车展上有个细节值得玩味:某款重卡的驾驶室里装着车载KTV,另一个品牌的电动车配着太阳能充电顶棚。这些看似"花里胡哨"的创新,其实暗合着行业趋势——未来的汽车不再是代步工具,而是移动的生活空间。就像某位参展商说的:"会飞的汽车还没来,但会唱歌的汽车已经上路了。"

资阳6家企业组团亮相第十一届成都汽配展-有驾

看着资阳企业忙着交换微信名片,突然想到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战略。这边有重庆的汽车研发优势,那边有资阳的制造能力,两座城市要是真能打通产业链,说不定真能打造出万亿级产业集群。不过也有专家提醒:现在西南汽车产业还缺个"带头大哥",需要龙头企业带着中小企业玩。

三天展会下来,资阳军团收获满满。有签了中东代理的,有找到配套伙伴的,还有拿到技术合作意向书的。但最让人期待的是,这些企业能否借着新能源的东风实现弯道超车。就像那款会算碳的充电桩,如果真能推广开来,或许能给行业树立个新标杆。

离开展馆时,听到两个采购商在争论:有人说重卡拼的是可靠性,有人觉得智能化才是未来。这争论声里,分明能听见产业变革的脚步声。各位看官老爷,您觉得在新能源时代,汽车制造到底该侧重硬件实力还是软件创新?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您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