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亿!比亚迪研发投入惊人,为何比同期净利润还高?

看财报,尤其是看明星公司的财报,最怕的就是陷入一种“数字崇拜”。

营收增长多少,利润增长多少,毛利又提升了几个点,这些数字当然重要,但看多了容易麻木,感觉就像在读一篇充满形容词的八股文,除了“稳中向好”和“未来可期”,啥也看不出来。

真正有意思的东西,往往藏在那些不符合常规比例的、甚至有点拧巴的数据里。

438亿!比亚迪研发投入惊人,为何比同期净利润还高?-有驾

就比如比亚迪这份三季报,最扎眼的地方,不是它赚了多少钱,而是它花了多少钱。

前三季度研发费用438亿,净利润才233亿。

这个比例就非常“不健康”,甚至有点“败家子”的味道。

任何一个信奉经典价值投资理论的老派分析师,看到研发投入几乎是净利润的两倍,第一反应肯定是皱眉头:这家公司的成本控制是不是出了问题?

是不是在盲目扩张?

这钱还能不能烧回来?

这种反应很正常,因为在传统的商业模型里,公司就是一个赚钱机器,研发是成本,利润是目的。

成本远超目的,这机器不就在空转嘛。

但这个逻辑,放在今天这个掀桌子、重开局的时代,就显得有点刻舟求剑了。

要理解这种“亏本搞研发”的行为,我们得把视角从会计报表,切换到一张历史地图,一张19世纪末的欧洲工业地图。

那时候,世界纺织业的霸主是日不落帝国,靠的是从印度搞来的天然染料。

438亿!比亚迪研发投入惊人,为何比同期净利润还高?-有驾

而德国,作为后发工业国,啥资源都没有,只能在实验室里死磕。

拜耳、巴斯夫这些今天我们耳熟能shú的化工巨头,当时就是一群“草台班子”,把公司绝大部分的收入,甚至是不惜血本地借钱,全部砸进了合成染料的研发。

从财务上看,他们连续多年都是“研发费用远超净利润”,是典型的不良资产。

英国的工厂主们看着德国人瞎折腾,估计就跟我们今天看PPT造车一样,充满了不屑。

结果呢?

当德国人最终搞出了稳定且廉价的合成靛蓝,整个游戏规则就变了。

英国的天然染料产业,几乎在一夜之间被连根拔起,从全球霸主变成了历史名词。

德国人玩的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一种“工业闪电战”:在对手看不懂、看不起的领域,用不成比例的资源投入,形成代差优势,然后直接摧毁对方的生存根基。

现在再回来看比亚迪这个438亿对233亿的数字,是不是就有内味儿了?

这已经不是一个常规的商业竞争行为了,它更像是一种“战时动员体制”。

在和平时期,大家比的是谁的利润更高,谁的成本控制更好。

438亿!比亚迪研发投入惊人,为何比同期净利润还高?-有驾

但在战争时期,比的是谁能更快地把资源转化为决定性的战斗力,哪怕为此要砸锅卖铁。

利润,只是战后可以慢慢收拾的战利品,而不是战争期间需要考虑的核心目标。

今天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本质上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战场的核心,已经从过去的“市场份额”之争,悄然升级为“产业链主权”之争。

什么叫产业链主权?

简单说,就是从最上游的矿产,到电池、电机、电控、芯片,再到整车制造,甚至包括把车运出去的滚装船,这一整条链子,你能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自主可控。

过去三十年的全球化,逻辑是“效率至上”,大家分工合作,你做你的芯片,我搞我的组装,谁便宜用谁的,其乐融融。

但现在逆全球化的浪潮一来,逻辑变成了“安全至上”。

人家一句话就能卡你脖子,你的整个生产线就得停摆。

这种不安全感,才是驱动企业像疯了一样砸研发的根本动力。

所以,这438亿的研发,摊开来看,投向的绝不仅仅是几款新车,或者一个智能驾驶系统。

438亿!比亚迪研发投入惊人,为何比同期净利润还高?-有驾

它是在为整个产业链的“备胎”买单,是在构建一个平行的、独立的、不受外界干扰的工业生态。

从刀片电池到DM-i混动,再到自研芯片,甚至是为了解决出海运力问题而去造船,这本质上都是在挖“护城河”,或者说,是在造一艘能在风暴中幸存的“诺亚方舟”。

这个过程,从财务上看必然是痛苦且“丑陋”的。

因为它违背了所有关于效率和回报率的商业金科玉律。

但从战略生存的角度看,这又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当你的对手还在为下一个季度的财报好不好看而优化成本时,你已经在为十年后会不会“断气”而储备技术了。

这就是典型的降维打击。

当然,这种“工业闪电战”模式风险极高,历史上失败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它赌的是技术路线的正确性,赌的是市场窗口期,更赌的是自身的组织能力和现金流能不能撑到胜利的那一天。

对于我们这些在场外看热闹的普通人来说,其实很难去判断这场豪赌的最终结局。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种依赖单一技术、轻资产运营、全球采购的“聪明”模式,虽然财报可能更好看,但在今天这个地缘政治高于商业逻辑的时代,它的脆弱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反而是这种看起来很“笨重”、很“不经济”的垂直整合模式,正在重新成为硬通货。

说白了,这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财报,更像是一份时代精神的切片。

当然了,宏大叙事归宏大叙事,对我们小散户而言,看懂了这些也没啥用,毕竟再拉风的战略,也顶不住股价跌三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