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南首都河内传出一个大消息,说从2026年7月开始,市中心区域就不让燃油摩托车跑了,而且这个范围以后还要慢慢扩大。
这事儿一出来,咱们国内不少做电动车的企业,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感觉一个巨大的商机从天而降。
不过,这块蛋糕看着香,但想吃到嘴里,还真得掂量掂量,因为十几年前咱们在越南卖摩托车栽的那个大跟头,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
咱们先看看河内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这个城市里,机动车总数超过了920万辆,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其中,小汽车大概只有110万辆,剩下的绝大部分,差不多700万辆,都是摩托车。
另外还有120多万辆外地牌照的摩托车常年在市区里跑。
可以说,摩托车就是河内的毛细血管,支撑着整个城市的运转。
上班、送货、接孩子、买菜,几乎所有人的日常都离不开这个“铁哥们”。
但是,城市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也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所以政府才下了这个“禁摩令”。
政策一出,最先犯愁的就是那上百万的普通打工人和小商贩。
他们的生活半径和工作效率,都建立在摩托车的便利之上。
现在不让骑了,怎么办?
坐公交车吗?
河内目前的公交系统,顶多也就能满足全市不到两成的出行需求,剩下那百分之八十多的人怎么办?
总不能都靠走路吧。
买汽车对大多数家庭来说,经济压力太大,不现实。
这么一来,大家掰着指头一算,最靠谱的替代品,就是电动两轮车了。
它比汽车便宜得多,又比自行车省力、跑得快,简直就是为眼下这个局面量身定做的。
这个巨大的市场空白,对咱们中国的电动车企业来说,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而且,咱们这次出海,底气也比以前足得多。
从技术到生产,咱们的优势是全方位的。
就拿越南本土唯一的汽车和电动车品牌VinFast来比较,咱们的优势很明显。
首先是成本,电动车最核心的部件是电池,咱们国内的产业链非常完整,从原材料到电池包都能自己搞定,成本控制得特别好,光是电池这一项,就能比VinFast采购的成本低上两成左右。
其次是技术,咱们的电机效率高,同样的电池容量,咱们的车能跑得更远,续航里程多出几十公里,这对每天都要计算通勤成本的用户来说,是非常实在的好处。
更不用说智能化了,现在国内电动车上常见的智能仪表盘、手机APP远程解锁、车辆定位防盗这些功能,在越南市场上都算是高科技,能给用户带来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这么一看,是不是觉得这笔生意十拿九稳,咱们的电动车大军开过去,就能用技术和价格优势轻松占领市场?
要是这么想,那就太乐观了。
因为就在这片土地上,咱们的制造业曾经有过一次惨痛的失败经历,这个教训,今天必须得反复拿出来提醒自己。
时间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2010年前后,那时候,中国的摩托车在越南市场上可以说是呼风唤雨。
像力帆、宗申这些牌子,一度占据了越南百分之八九十的市场份额,街头巷尾跑的几乎全是中国摩托。
为什么这么火?
原因很简单,就是便宜。
当时一辆日本本田摩托车的价格,差不多能买两辆中国产的摩托车。
对于当时收入还不高的越南家庭来说,这个性价比的诱惑是无法抵抗的。
可是,这种靠低价冲出来的繁荣,就像沙滩上盖的楼,根基不稳。
没过几年,各种问题就集中爆发了。
很多车主反映,车子骑着骑着,发动机就开始漏机油,弄得地上脏兮兮的;一加油门,排气管就往外冒黑烟,呛得人难受;最可怕的是质量安全问题,刹车失灵的事故时有发生,有人因此摔断了腿;车架子也软,按说摩托车带个人是很正常的事,但有些中国摩托车载两个人,车架都能压弯变形。
产品质量差也就算了,售后服务更是跟不上。
车坏了送到维修店,老板一看是中国牌子,往往两手一摊,说:“这个配件我这里没有,要从中国订货,你等半个月吧。”对于靠摩托车过活的人来说,别说半个月,一天都等不起。
没办法,很多车主只能拆东墙补西墙,用旧零件或者不匹配的零件凑合着用。
这么一来二去,“中国车就是便宜没好货”的印象,就在越南老百姓心里扎下了根。
就在这个时候,本田、雅马哈这些日本品牌看准了机会,也开始推出一些价格相对亲民的车型,虽然比中国车还是贵一点,但差价已经不那么悬殊了。
关键是人家的车质量稳定,省油,而且特别保值,开几年卖掉也亏不了多少钱。
越南消费者用脚投票,很快就抛弃了中国品牌,转投日系车的怀抱。
中国摩托车的市场份额,就像坐了过山车一样,从接近九成的巅峰,一路暴跌,到了2018年,连百分之一都不到。
一场原本前途无量的出海征程,最终以信誉破产、败走麦城收场。
现在,历史仿佛又给了我们一次机会,只是赛道从燃油摩托车换成了电动车。
我们确实进步了,有了核心技术,有了更强的供应链,不再是当年那个只会打价格战的组装厂。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越南消费者的记忆是不会轻易消失的。
他们曾经吃过亏,所以今天在看待中国产品时,会更加挑剔,更加敏感,甚至会带着一种审视的眼光。
如果我们的电动车到了越南,也出现了电池没用多久就鼓包、续航里程严重虚标、电机骑着骑着就发出异响这类问题,那越南消费者会怎么想?
他们脑海里恐怕会立刻浮现出二十年前的那些糟糕体验,然后得出一个结论:“看吧,还是老样子,换了个壳子而已。”口碑这个东西,建立起来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但毁掉它,可能只需要几批有问题的产品。
一旦再次被贴上“质量差”的标签,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所有技术和成本优势,都将失去意义。
所以说,河内禁摩,对中国电动车企业而言,既是机遇,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这不仅仅是去卖产品,更是去打一场“品牌信誉的翻身仗”。
这一次,我们绝不能再把低价当作唯一的王牌。
产品的质量必须是底线,每一个零部件都要经得起考验。
同时,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让用户买得放心,用得安心,坏了也能方便快捷地修好。
只有把质量和服务这两块基石打得牢牢的,我们才能真正抓住这次机会,在越南市场站稳脚跟,把当年的遗憾弥补回来,否则,很可能又会重蹈覆辙,热闹几年之后,再次被市场无情地抛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