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普及,充电方式备受车主关注:快充省时但传言“伤电池”,慢充温和却耗时费力,各有优劣。为了让爱车“寿命更长、跑得更远”,究竟哪种充电方式更科学?
01.慢充和快充的区别
充电原理
慢充俗称交流充电,利用交流充电桩把电网的交流电输入电动汽车的慢充口。交流充电桩只提供电力输出,不直接对电池充电,需连接车载充电机转换成直流电给车载电池充电。受限于体积、成本,车载充电机功率一般较小,充电速度较慢,一般的车型需要6到8个小时才能将电池充满。另外,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慢充接口一般是7个孔。
快充俗称直流快充,一般指大功率直流充电。与交流慢充不同的是,直流充电桩先把电网的交流电在桩内转化成直流电,再将直流电输送到电动汽车的快充口,电能直接进入车辆动力电池可以在1个小时,甚至更短时间内充电至80%,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快充接口一般是9个孔。
适用场景
快充桩常见于高速服务区、商场停车场,主打“即停即走”;慢充桩则多布局在小区、办公楼,适合夜间长时间停放补能。二者本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按需选择”。
02.快充伤电池,是真的吗?
快充对电池的伤害程度还得看使用频率,单是所谓的“快充会伤电池”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只是频繁的快充相对于慢充来说,会对电池造成伤害。就像是吃饭,慢充是“细嚼慢咽”,虽然充电速度慢,花费时间长,但是可以减少虚电,延长电池寿命;快充是“狼吞虎咽”,充电速度快,占用时间短,但是容易产生虚电,影响电池寿命。
所以,如果在充电条件便利的情况下,建议尽量以交流慢充为主,直流快充为补充的充电方式,合理使用就好!如果偶尔需要使用快充,也不必过于纠结。
03.日常充电:如何科学“养电池”?
在日常用车中,应该以慢充为主,快充为辅,合理搭配使用。
黄金法则:快充至80%后切换慢充,既能省时又减少极化效应。电量区间保持电量在20%-80%,避免满放满充。
场景化选择:日常通勤优先选择慢充,利用夜间谷电低价充电,还能帮助电池深度均衡;长途应急放心使用快充,但避免连续3次以上。
环境管理:夏季选液冷桩,冬季充电前预热电池;每季度慢充至100%后静置2小时,重置电池记忆,当电池电量低于20%时,就应该及时充电了;每月至少1次慢充至100%,校准电池电量,避免长期满电或亏电停放。
其实没有完美方案,只有最适合的选择。快充是科技赋予的“效率革命”,慢充是延长电池寿命的“温柔哲学”。与其纠结“虚电焦虑”,不如根据场景灵活切换。
目前,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悦来电充电桩矩阵可适配市面上99.9%的国标车型,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智能的充电服务,为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您在充电桩选则、建站或运营方面有任何问题或需要帮助,欢迎来找[悦来电},我们的团队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