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炮猛如虎,却难掩羿欧压力山大:北京现代能否绝地反击新能源赛道?

现在的汽车发布会,已经不只有新车才是焦点了。像是上周刚刚结束的北京现代发布会,一场本该以车型亮相为主的活动,硬是被一张别出心裁的PPT抢了戏。从图文到话术,都更像是“开炮大会”,直接怼向竞争对手和整个行业。试问,大家是来看车的,还是来看如何“嘲讽”的呢?

嘴炮猛如虎,却难掩羿欧压力山大:北京现代能否绝地反击新能源赛道?-有驾

先说大背景,这次北京现代的首款纯电SUV——羿欧,在10月29日正式上市。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这车的发布过程,那就是“高调”。发布会现场,一张写满汽车行业吐槽金句的PPT引爆全场。“遥遥领先、反复洗脑”,“大字、小字免责”,“饥饿营销、订单注水”,直白到让人没法假装听不懂。虽没捅破半层窗户纸,但懂车的都知道这些话是指谁:各种新能源汽车主流品牌。在强调自己的纯电战力之前,北京现代枪口瞄准了市场里的其他对手,甚至把整个行业都拉来做反面。可以说,这波操作确实够劲儿,“”效果杠杠的,但问题也来了:吸引来的流量能承载的住吗?

这事儿怎么说呢?简单列几个数据,你就知道北京现代如今的处境。巅峰时期是2013年到2016年,那会儿年销量破百万,妥妥的主流合资车企,名下车型像索纳塔、伊兰特,是很多人第一次买车的首选。但从2017年开始,他们的销量急转直下,到2022年甚至掉到了28万台,只剩巅峰时期的四分之一,彻底失去了竞争力。至于2023年更惨,全年销量仅25.7万,占领市场的梦想早已成为过眼云烟。更别说2025年第一季度,他们的交付数量还不足五万,一度被行业人士预言可能退场。这么一现在砸钱搞营销、喊口号,似乎更像是在孤注一掷,赌一场流量时代的逆袭。

嘴炮猛如虎,却难掩羿欧压力山大:北京现代能否绝地反击新能源赛道?-有驾

北京现代这次选择“激烈表达”的背后,反映的不仅是产品发布,更是一个大背景下的品牌迷失。从前,国内消费者买车时非常看重品牌,对韩系车的信赖感甚至超过了不少自主品牌。但现在时代变了,消费者关注的是新能源、智能化和高技术含量的体验。而北京现代这种以传统燃油车性价比见长的合资品牌,逐渐被比亚迪、吉利等迅速崛起的自主品牌压制在市场边缘。再加上特斯拉、新势力们在智能化电动车赛道上的冲锋陷阵,现代汽车眼里的市场机遇转眼沦为他人的抢跑优势。北京现代靠传统油车积累的优势,在新能源汽车时代里直接被打崩得体无完肤。有人形容韩系车像是个“没有故事的男同学”,风趣却隐隐有些悲凉。

那说回羿欧。作为北京现代花了五年研发的首款基于纯电专属平台打造的国产车型,羿欧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它的定位是一台紧凑型SUV,尺寸4615×1875×1675mm,轴距2750mm。这个水平,说实话无法挑出大问题,但也谈不上有多亮眼。比起吉利银河星耀8那超过五米的车长,羿欧的空间实在让人兴奋不起来。再说配置细节,很多功能比如座椅通风,只有顶配才有,中配车型还得额外花钱加装,像是老合资品牌“不够贴心”的坏毛病,又给消费者添了麻烦。动力方面也一般般,单电机最大功率160kW,双电机版233kW,数据没有缺失,但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突破。至于智能驾驶,连主动刹车和并线辅助这种如今算是中端车型标配的功能都欠缺,顶配版也没能带来多大惊喜。这时候不得不问一句,吸引来的流量,真能帮羿欧打开局面吗?

嘴炮猛如虎,却难掩羿欧压力山大:北京现代能否绝地反击新能源赛道?-有驾

坦白讲,羿欧这次的发布会,更像是一场把流量当成救命稻草的尝试。从营销的角度讲,北京现代确实成功了,行业舆论热点直接被他们牵着走;但从产品实际来说,“嘴炮”再响,也掩盖不了羿欧综合竞争力的薄弱。一时的关注能变成销量吗?真不好说。

北京现代的发泄,看起来不仅是对市场竞争的焦虑,更有点像对自身的失落怒吼。早年那个凭借“现代速度”闯天下的品牌,如今只剩下逢发布会的热闹。这次羿欧能否救场?先别急着下,但可以明确的是,流量和关注只是短期的赢面,长期看一款车在市场上的存活,还是得靠自己的硬实力。

嘴炮猛如虎,却难掩羿欧压力山大:北京现代能否绝地反击新能源赛道?-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