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洲名人演讲局聚集国内、国外前政要、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商界领袖、国学文化专家、军事专家以及主持人等专家学者,通过论坛演讲、商务考察、咨询服务等助力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如有大会发言、商务考察、代言背书、技术合作等需求,请联系五洲名人演讲局。
【邀请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两院院士、各行业专家,请联系五洲名人演讲局】
院士们在电池技术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科研创新、技术转化、战略规划以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推动了电池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发展。以下是几位院士的具体贡献:
1. 欧阳明高院士
欧阳明高院士在新能源汽车和电池技术领域做出了诸多开创性贡献:
技术突破:他构建了电池热失控科学体系,为电池安全树立了行业标杆,推动了安全电池、智能电池、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的产业化。他还提出了动力电池技术的三个阶段性方向,包括电动车普及与安全电池、数字化转型与智能电池以及新材料变革与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发展:欧阳明高院士明确了全固态电池的主攻技术路线,以硫化物电解质为主体,分阶段推进技术发展。他预测2025-2027年将实现石墨/低硅负极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量产,能量密度目标为200-300Wh/kg;2027-2030年转向高硅负极,目标能量密度400Wh/kg;2030年后研发锂负极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目标能量密度500Wh/kg。
产业推动:他通过清华大学电池安全实验室等平台,推动了高安全性能电池和智能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并助力多家创新企业的发展。
2. 陈立泉院士
陈立泉院士被誉为“中国锂电池之父”,是我国锂电池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产业化贡献:他带领团队解决了锂电池规模化生产的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实现了我国第一块液态锂电池的研制和产业化。他还推动了宁德时代等企业的创办和发展,助力我国锂电池产业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领跑。
固态电池创新:陈立泉院士团队率先提出“原位固态化”技术路线,解决了固相界面的世界难题,开发了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固态电池技术专利群。2023年,全球量产能量密度最高的360Wh/kg固态动力电池已应用于新能源汽车。
前沿技术布局:他布局了固态锂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的研发,推动了这些技术的规模量产和应用,引领了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发展。
3. 陈军院士
陈军院士在电池材料和体系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锂离子电池:他提出了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一致性批量制备新方法,开发了高比能、高安全、快充型锂动力电池,其能量密度最高达353Wh/kg,循环寿命超1000次。
固态电池:陈军院士团队研发出400Wh/kg的新型固态电池样品,计划在未来一到两年内突破600Wh/kg的固态电池研发,大幅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安全性能。
钠离子电池:他开发了基于我国丰产元素的低成本可充钠电池、锌电池,为大规模储能提供了技术支撑。
院士们对电池技术发展的综合影响
科研引领:院士们通过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为电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创新方向。
产业推动:他们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助力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战略规划:院士们参与国家科技战略规划,为电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政策建议。
人才培养:通过指导研究生、举办学术讲座等方式,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电池技术研发人才,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通过院士们的努力,我国在电池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关键技术上,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名人邀约|诺贝尔奖|诺贝尔奖获得者|诺奖代言|诺奖得主赋能背书|经济学家|邀请诺奖得主出席活动|大会嘉宾邀约|嘉宾推荐|院士邀请|中国名家论坛|会议活动邀请|论坛峰会嘉宾邀约|大健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