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禁摩令来了,电动车企机会到,别重蹈摩托覆辙

河内街头,摩托车轰鸣声此起彼伏,几乎成了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声音。

然而,这样的景象可能很快就要成为历史。

河内禁摩令来了,电动车企机会到,别重蹈摩托覆辙-有驾

越南首都最近宣布了一项重磅政策——从2026年开始,燃油摩托车将被禁止进入市中心区域,未来几年内,禁令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对于河内近千万辆摩托车车主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寻找新的出行方式。

而对于中国电动车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但商机背后,隐藏着一个深刻的教训——十几年前,中国摩托车也曾风光无限地进入越南市场,最终却因为质量问题惨遭淘汰。

如今,电动车能否避免重蹈覆辙?

河内禁摩,电动车的机会来了

河内是越南的政治、经济中心,人口密集,交通拥堵问题严重。

据统计,整个河内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920万辆,其中摩托车占了绝大多数,达到690万辆。

此外,还有大量外地车辆长期在市区通行。

如此庞大的摩托车群体,一旦被限制进入市中心,必然会产生巨大的替代需求。

目前,河内的公共交通系统并不发达,仅能满足19%的出行需求。

这意味着,数百万上班族、学生、小商贩的日常通勤,将不得不转向其他交通工具。

电动车,尤其是电动两轮车和电动自行车,无疑是最合适的替代品之一。

对于中国电动车企业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中国电动车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在供应链、成本控制、智能化等方面已经具备明显优势。

越南本土品牌VinFast虽然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但在性价比和产品多样性上,中国电动车仍有很大的竞争空间。

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惨痛教训

然而,机会虽大,风险也不小。

河内禁摩令来了,电动车企机会到,别重蹈摩托覆辙-有驾

十几年前,中国摩托车企业也曾信心满满地进军越南市场,一度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力帆、宗申、隆鑫等品牌风头无两。

那时候,越南消费者对中国摩托车的印象是“便宜”,价格只有日系品牌的一半甚至更低。

对于刚刚起步的越南家庭来说,这样的价格极具吸引力。

但好景不长,没过几年,中国摩托车的市场份额就从巅峰时期的80%暴跌至不足1%。

日系品牌,尤其是本田,重新夺回市场主导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逆转?

答案很简单——质量不行。

当时许多出口越南的中国摩托车,为了压低成本,使用了劣质零部件,导致发动机漏油、刹车失灵、车架断裂等问题频发。

更糟糕的是,售后服务跟不上,维修网点稀少,配件难找,消费者一旦遇到问题,往往投诉无门。

久而久之,越南人对中国摩托车的评价从“便宜”变成了“便宜没好货”。

日系品牌则趁机反击,推出价格更亲民的车型,缩小了与中国摩托车的价差。

再加上本田、雅马哈等品牌在耐用性、省油、保值率上的优势,越南消费者很快又回到了日系阵营。

电动车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如今,电动车市场正在越南兴起,中国车企能否吸取当年的教训?

首先,质量必须过硬。

电动车虽然结构比燃油摩托车简单,但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稳定性同样至关重要。

如果为了抢占市场而牺牲品质,最终只会重蹈覆辙。

河内禁摩令来了,电动车企机会到,别重蹈摩托覆辙-有驾

其次,售后服务要跟上。

越南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的敏感度很高,如果电动车坏了没人修、配件难找,口碑很快就会崩塌。

中国车企必须在越南建立完善的售后网络,甚至可以考虑本地化生产,降低维修成本。

最后,品牌形象要提升。

当年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低价低质”的标签难以撕掉。

电动车企业不能只靠价格战,而应该通过产品性能、智能化体验、品牌营销等方式,让越南消费者认可中国电动车的价值。

买车人的小心思:便宜不是唯一标准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买车时最纠结的是什么?当然是“既要便宜,又要靠谱”。

越南的工薪阶层、小商贩、学生群体,对价格极其敏感。

他们希望买到一辆经济实惠的电动车,但同时也担心质量不过关,用不了多久就出问题。

毕竟,谁也不想花了一笔钱,结果车子三天两头进修理厂。

中国电动车企业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就能赢得市场。

比如,提供更长的质保期、更便捷的维修服务,甚至推出“以旧换新”政策,让消费者觉得买中国电动车不仅便宜,而且放心。

结语:机会与挑战并存

越南的禁摩政策,确实为中国电动车企业打开了一扇大门。

但能否真正站稳脚跟,关键还在于产品本身。

十几年前,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失败,给所有出海的中国车企上了一课——市场可以靠低价打开,但最终要靠品质守住。

电动车企业如果不想重蹈覆辙,就必须在产品、服务、品牌上多下功夫。

对于越南消费者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最便宜的车,而是最值得信赖的车。

中国电动车能否成为他们的首选?

答案,就在车企自己的手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