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当我看到“插混中大型MPV,纯电续航350公里”这行字的时候,我手里的咖啡都忘了喝。
整个世界仿佛被谁按下了静音键,愣了半秒,然后就听见我脑子里“轰”的一声。
这年头,吹牛不上税,但也不能这么离谱吧?
纯电跑350公里,哥们儿,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好多纯电轿车,标称四五百,实际跑起来打个七折都算给你面子了。
你一个五米多长、两吨半重的大块头,还是个插电混动,上来就说自己纯电能横穿小半个省,这不是在开玩笑?
我第一反应就是,这又是哪个厂家PPT造车,准备来割韭菜了。
但事情好像没那么简单。
这玩意儿,它不是期货,是已经开预售了。
价格,三十二万多起。
这就好玩了。
你想想,几年前,你要是跟人说,一台国产MPV敢卖这个价,人家不把你当傻子看才怪。
那时候的市场,是啥样的?
丰田埃尔法,加价三十万还得排队,跟请神仙似的;别克GL8,稳坐商务车头把交椅,你开个别的去接客户,人家都觉得你公司快倒闭了。
国产车呢?
还在十万块的泥潭里打滚,能跑,不散架,就是胜利。
可时代它就是这么个不讲理的东西,说变就变。
理想用一个“移动的家”硬生生撬开了奶爸们的钱包;蔚来把服务做到了让你觉得不买都对不起人家。
现在,轮到MPV了。
这台车就像一个揣着炸药包的野蛮人,一脚踹开了合资品牌锁死的大门。
咱们就来算算这350公里纯电续航的账,这笔账,比什么花里胡哨的配置都实在。
就拿北京来说,你住通州,上班在国贸,一天来回六七十公里顶天了吧?
这车你充一次电,够你跑一个礼拜,而且是只用电。
晚上回家,停车位上的充电桩一插,用的还是半夜的谷价电,一个月下来,电费撑死两百块。
你再看看你邻居那台3.5L的燃油MPV,一脚油门下去,你仿佛能听见人民币燃烧的声音,一个月没两千块油钱下不来。
这么一算,六年,省下来的油钱,够你再买一台小轿车了。
这诱惑,谁顶得住?
这台车最毒的地方,在于它精准地戳中了市场上那群最难伺候的用户的痛点。
家里俩娃甚至三娃,五座轿车已经成了沙丁鱼罐头,急需一台大车,但又不想变成一个油腻的“专职司机”;自己开了家小公司,需要一台车既能装点门面,又不至于让财务报表太难看。
这些人,早就看腻了新势力那些虚头巴脑的智能座舱,他们要的是实打实的品质和低得吓人的用车成本。
所以你看,它不光给你续航,还给你NAPPA真皮的航空座椅,坐上去就不想下来的那种;它给你一个能进5秒俱乐部的零百加速,让那些看不起MPV的性能控们闭嘴;它还给你一个高通骁龙8295芯片,保证你车机用起来比你的手机还顺滑。
这已经不是“堆料”了,这是在用一种近乎蛮横的方式告诉你:什么叫豪华?
豪华不是那个标,而是你每天用车的体验。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花三四十万买个国产?我疯了?”
这话,我熟。
十年前,他们也是这么说国产手机的。
结果呢?
现在苹果都得被华为按在地上摩擦。
时代早就变了,消费者兜里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大家越来越明白,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
当一台车能用一半的钱,给你超越的体验时,那个所谓的“品牌光环”,就显得有点可笑了。
这台车的出现,就像往一锅平静的油里泼了一瓢冷水。
它逼着那些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合资品牌,不得不从梦中惊醒。
继续加价?
继续挤牙膏?
对不起,玩家变了,规则也变了。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
当初特斯拉Model 3出来的时候,多少人嘲笑它做工糙、内饰简陋?
可它就是凭着颠覆性的三电技术,成了街车。
今天这台国产MPV,也许初期会有各种小毛病,软件也需要OTA升级。
但它指明的方向,没错。
技术,最终是为普通人服务的。
让曾经遥不可及的豪华体验,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尊敬的事。
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旧时代的落幕,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而这台车,或许就是那第一声,敲响旧世界丧钟的钟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