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增程车,直接给丰田混动技术,下了个“迟暮”的判决,这事儿,咂摸起来,有点意思。
咱们先踅摸踅摸这事儿的前因后果。
掐指一算,十年前后,丰田的混动技术,那可是车圈里响当当的“时髦货”。
那会儿,谁要是想找个省油又皮实的车,丰田混动绝对是首选。
可眼下呢?
魔都车展上,华为联手奇瑞整出的智界S7,直接祭出了增程版的混合动力。
这智界S7的账面数据,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纯电能跑360公里,油电一块儿上,续航直接飙到1600多公里。
这么一比较,丰田混动好像真有点“泯然众人矣”的意思。
你说,丰田心里能波澜不惊?
肯定有人说,这是国产品牌迎头赶上,把老牌车企拍在沙滩上嘛!
听着倍儿有面儿,但咱也得冷静掂量掂量。
丰田混动就真的一无是处了?
也不能一概而论。
丰田混动的看家本领是它的靠谱和稳定,毕竟人家在混动这块儿深耕细作这么些年,经验值不是白攒的。
而且,丰田混动的油耗表现,放在同级别里,依然算得上是翘楚。
再说说智界S7,它的杀手锏是续航里程长,能解不少人的“电量焦虑”。
但增程技术本身也有它的软肋,比方说,发动机介入时,动静可能会比较大,驾驶感受可能不如纯电或者传统的燃油车那么丝滑。
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对“迟暮”这俩字的解读。
要是说“迟暮”指的是硬指标上的落差,那丰田混动兴许确实在某些方面不如国产增程。
但要是说“迟暮”指的是整体的驾驶体验、可靠性以及金字招牌,那丰田混动依然有它的一席之地。
况且,咱也别忘了,丰田也在卯足了劲儿转型。
人家也在搞纯电动汽车,也在钻研新的混动技术。
只是,丰田的步子可能迈得没有国产车企那么大刀阔斧,那么迅猛。
这背后,实则映射的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
过去,咱们在汽车技术上,一直被国外车企“拿捏”。
但现在,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咱们在新能源汽车这片沃土上,已经有了自己的话语权。
不过话又说回来,咱也不能夜郎自大。
国产车企在技术上突飞猛进,这固然可喜可贺。
但咱也要瞧见,在品牌塑造、品控把关、售后服务等方面,咱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跋涉。
先不说别的,就拿电池容量来说,智界S7的电池容量固然可观,但电池安全也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一旦电池安全出了岔子,续航再长也是枉然。
所以,与其简单粗暴地给丰田混动扣上“迟暮”的帽子,不如冷静地解剖一下国产增程和丰田混动各自的优长,博采众长,携手并进。
归根结底,技术进步是好事,但技术进步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让老百姓开上更棒更安全的车。
这才是关键所在。
国产汽车冲鸭,也盼着丰田能拿出更多诚意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