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年底的一次朋友聚会上,李老师突然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你知道吗,氢燃料电池车其实比纯电车更环保,续航还能跑几百公里,充电也快得多。我哭笑不得,差点喷出酒来。就这话题,让我想起自己在行业里的多年琢磨,也忍不住要拆拆他的逻辑。
先不提氢燃料那些高端推测的科技难度。车友们都喜欢那点长续航+快充的故事,尤其是普通老百姓,想的其实很简单:我每天上下班就80公里,休息时间充几分钟就够用。去年我翻了下笔记,纯电续航达到400公里,按照工信部的核算标准,电耗在14度左右每百公里。这数据放在行业里,属于中规中矩,但就是没法雷打不动地说它能你随便跑。因为,实际开下来,不同路况、电池老化、气温变化,续航都能差个十几二十公里。
刚才翻了下去年夏天的相册,记得那天特意开车去郊外,途中停了几次充电。有个场景特别深刻:一个朋友的车,车主小吴说:这车官方续航说是450公里,可我沿途两次充电,实际就250左右速度。事实上,工信部的标准是WLTC工况,比起我们日常用车,得考虑冬天暖风、空调的耗电,也就是说,官方数据得打折。很多厂商为了宣传,会压低电耗数据,让续航看上去更美,但实际用车体验\(冬天可能比夏天差二三成\)。我猜测:某些硬装大容量电池的车型,成本提高不少,要么给价格抬高,要么在标准上优化。没细想过,这是不是车企在折腾的伎俩之一。
站在自己车的角度,看着现在市场上标配大多数车都在强调续航,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很多厂商宣传的NEDC续航其实很虚。去年我朋友买的那个热门小SUV,标称续航480公里,但试驾我后,发现高速上百公里电耗攀升到15度,冬天甚至会到18度。反差挺大的。于是我开始关注WLTC数据,发现那些真实表现差距不小的。为什么厂商还喜欢用虚标数据?我挺怀疑:是不是为了追求感官效应,引导消费者冲动买单。我一直觉得:用车的真实性价比,要看电耗和实际续航的结合,而非官方最优值。
讲到插混,我还记得去年朋友小张说:插混不错啊,油耗比燃油车低多了。他的车是个短续航版本,纯电续航才50公里,没电后用油,油耗反而高达9L/百公里。新规后,这个问题更明显了。插混新挑选条件:纯电续航必须达到100公里,油耗和电耗得达标,否则就失去补贴资格——不是我吓唬你,这是官方文件说的。行业内数据显示,去年市场上超过一半插混卖得火,90%都不符合新规标准。你说,谁都不想买个鸡肋车,还得每天担心用油难降、续航不达标。
去年我翻了翻行业报告,发现为了应对政策,很多厂商打算在年底推出改款车型。续航升级、优化油耗。有人问我:要不要等?我自己也犹豫。我觉得:如果你短期内刚刚换车,严格来说,能享受到60%的购置税减免,并且车况好,没有刚需非买不可,当然可以考虑再等等。但如果你用车需求迫切,比如你公司离家20公里,又没有充电桩,真担心续航不够,又不想在冬天跑高速折腾,早买早享受,反倒更实际。
这里我想问一下你:你是还在观望,还是打算速战速决?你现在用的车,能不能适应2026年新规的限制?这个想法我也问自己:就是那天早上坐在咖啡厅里,想着买新能源车到底值不值得提前一波。我估算一下:如果现在买,能省掉一节充电或油滤的成本,加上购置税减免,差不多能便宜一两千块。难不成还值个提前享受的心理价?也有人觉得:反正新规每两年变一次,不能琢磨太多。
我觉得:政策趋严,行业必然洗牌。那些拼凑出来的廉价短续航车会逐渐退出市场。像我朋友年前买的价低、续航差的车,像个假面超人,其实用到也觉得不值。一个真实的小场景:他刚开了半年,抱怨说:这续航,冬天只有200出头,充电得折腾半天。 我觉得:市场上掺沙子的泡沫迟早要破。
从产业链角度看,这次调整促使车企更重研发。就像我平时修汽车一样:车子如果连电池都不升级,你让它跑得更远?不可能。除非用更先进的材料,改用新技术,但成本会掉到哪里?我估算:一个带有大容量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单车成本会增加15%到20%,不算小数目。厂商会转嫁到价格上,消费者要考虑:这个心头肉到底值不值。
我一直在想:未来几年,技术一定会继续提高,但也会带来价格战或新型号+新价格的双刃剑。之前市场的疯狂扩张,很多品牌靠着低价占领市场,短时间内积累了不少用户,但这个野蛮生长难以长久。就像手机行业一样:曾经旗舰随便拆,各路奇葩都有所谓创新,但后来,行业洗牌,成熟的品牌才会稳扎稳打,最后消费者只剩下质量说话。
要想在这个变革中站稳脚跟,我觉得最稳的还是——多留意官方公告,别相信虚假宣传。记得去年市场上某车型宣传500公里续航,但实际用车只能跑个300左右。明明自己早上在4S店,看了车的工信部备案资料——行驶场景、电耗参数都写得很清楚,差异就像天壤之别。|
我还想打个广告:你们真的觉得政策严了,价格涨了,是不是就意味着新能源就玩不起?像我这种不盲从的人,只要买可靠的技术,符合标准的车,长远看也算理性投资。毕竟,新能源汽车的门槛在提升,搞不好是行业洗牌的好兆头。
对了,你们心里还在纠结:等更先进的车型,还是现在就入手?还是选择不追求最前沿,买个可靠的?
我自己总结了一点:每个人的需求不同,但无论如何,要多问问自己:我是赶潮流,还是实用主义?还是性价比派?用车几年后,你会不会后悔没有早点做决定,还是觉得亏在犹豫?
这次的政策调整,带来不只是买车难题,更是用车策略的思考题。你准备怎么应对?未来几年,新能源车到底会怎样,谁手里掌握着正确的秘密?也许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