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车展现场看到一辆概念车被围得水泄不通,前灯像利刃一样划破空气,车头徽标闪闪发亮,会不会好奇这辆车到底有什么魔力?其实,这不只是一辆车的魅力,更是一家车企用实力打破行业“内卷”的宣言。
当前不少车企为了抢市场,价格战打得火热,甚至有品牌“赔本赚吆喝”。但一汽-大众偏偏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不拼价格拼品质。他们推出的全新揽境SUV,既不降价也不跟风炒作,反而用“空间比MPV宽敞,动力比轿车强”的硬实力,半年卖出10万辆,成了中大型SUV里的“现象级爆款”。这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
不降价反而卖爆,用户到底在买什么?
很多人以为,价格便宜就能赢得市场。但一汽-大众用事实打脸:消费者真正在乎的,是品质和体验。比如全新揽境,车身长度接近5.2米,第三排座椅不放倒就能塞下四个行李箱,全家出游毫无压力;搭载的第五代EA888发动机,动力提升23.5%,油耗反而降了3.7%。用户试驾后直呼:“这么大的车,开起来居然像轿车一样灵活!”
更让人安心的是,一汽-大众给全系燃油SUV车型上了“双保险”——整车终身质保+原厂零件终身质保。这意味着,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哪怕用上十年,出了问题也能免费修。一位车主算了笔账:“按15年用车周期算,至少省下两三万维修费,二手车还能多卖几千块。”品质可靠,服务到位,用户自然愿意掏腰包。
智能电动车也能“接地气”,本土化研发是关键
在新能源领域,一汽-大众同样不走寻常路。他们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的CMP电动平台,从设计初期就瞄准了年轻家庭的需求。比如ID.AURA概念车,车内藏着“智能音乐玻璃”,用纳米技术把前后车窗变成隐形音响,音效堪比音乐厅,功耗却比传统喇叭低了72%。一位体验过的用户感叹:“开车就像在移动的包厢里听演唱会!”
为了让技术更“懂”中国人,一汽-大众的研发团队甚至重构了智能座舱系统。语音助手不仅能听懂方言,还能模仿家人的声音。比如你可以把孩子的笑声录成语音包,每次唤醒AI时,车内瞬间充满家的温馨。这种细节创新,正是本土化研发的威力。
34年积累的“笨功夫”,藏着看不见的竞争力
品质从来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一汽-大众的工厂里,藏着许多“较真”的细节:一台8100吨压力的冲压机,3.3秒就能产出一个误差不超过头发丝十分之一的零件;焊装车间里,激光焊接的强度比普通焊接高30%;电池包要经历436项安全测试,比国标多出418项。甚至有工程师开玩笑:“我们的车上市前,跑的测试里程能绕地球48圈。”
这种“笨功夫”也延续到服务上。全国890家4S店,连西藏拉萨都有覆盖;维修技师必须通过德国原厂认证,工具精度达到小数点后三位。一位老师傅说:“拧螺丝的力度差一点,数据都会保存15年,出了问题随时能查。”
不打价格战的底气,来自对未来的长远布局
当其他车企忙着降价促销时,一汽-大众悄悄做了一件大事:和宁德时代联合开发高稳定性电池,与中汽中心共创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他们还立下flag:到2030年推出超20款新车,覆盖纯电、插混、增程和燃油车,让用户闭着眼选都不会错。
更实在的是,他们提出“燃油车智驾平权”计划,今年就要让最便宜的燃油车也能用上高阶智能驾驶。比如全新探岳L,年底前就能实现“全国高速全覆盖,95%城市路段自动开”。一位试驾过工程车的博主说:“方向盘自己动起来的那一刻,我感觉燃油车的春天又回来了。”
写在最后:行业的未来,属于长期主义者
回看一汽-大众的34年,从“桑塔纳时代”到“ID.电动家族”,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对品质的坚持。当别人在价格战的泥潭里挣扎时,他们选择深耕技术、死磕服务,用“用户省心、开着放心”的口碑赢得市场。
正如一位车主所说:“买车的钱可以打折,但安全、品质和服务永远不能打折。”或许这才是一汽-大众给行业的最大启示:与其卷价格,不如卷价值;与其赚快钱,不如赚人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