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新款Lafa5的起步价,刚挂出来就是十万五千八百元,这事儿在官网直播间弹幕里直接炸锅了。你知道吗,网友们那个情绪,哗啦哗啦的,瞬间全线翻车。零跑高管不得不开麦:这价格是合理的!说得倒轻松,隔壁上汽名爵的新款MG4才卖六万八千八百,差了整整四万块,真是一眼就能看出火药味。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这两台车的硬件参数放一起挺扎眼的。Lafa5用的是后驱平台,配了六十七度电池,官方说续航超过六百公里,最大马力218匹。MG4则是前驱,五十四度电池,续航大概530公里,最大功率163匹。乍一听数据确实有差距——零跑动力强、续航远大,但贵四万块呢。
问题是,普通通勤族真愿意为这个差距多掏四万吗?我和一哥们开车时聊过这个,他说:如果仅仅是上下班,MG4空间够用,地盘也扎实,城市路况没啥压力,这车性价比极高。 他家的需求就是周末偶尔回趟乡下,跑不了几十公里那种。然后对比Lafa5,他承认:那车后悬独立,动力大,开起来明显更带感,偏跑山或者喜欢加速的肯定喜欢,但价格门槛也高。
零跑高管在直播里直接立了个flag,说类似配置情况下他们成本肯定高出两万。他还开玩笑:别把自己当雷军,咱们定价得现实点。但弹幕回复里网友送上30多个赞的吐槽:打工人只看钱包。这句我还挺喜欢,精准戳到重点。毕竟成本高,用户是不是愿意埋单,这得把车企和用户都扯进现实的算计里。
说到成本,这块电池价格没法说低。电池大了,成本上涨明显,尤其这几年原材料涨价频频。粗略算一笔,估计Lafa5电池包成本就得超过4万,MG4的电池成本能省个1万左右。这还不算开发、供应链复杂度,后驱架构比前驱复杂不少,就像做一顿饭,材料相同但步骤多两三道,成本和工夫得加不少。
不过我得承认,之前说零跑高管话一出口可能高估了他们底气,毕竟去年亏损二十多亿不是小数目。现在看,零跑靠高配和性能拉高价格可能也得有点底气,但万一补贴再退,原材料涨得凶呢?(这段先按下不表)名爵那边呢,背靠上汽,走量全球,格局大不少,价格也亲民。短时间内,零跑想凭借高性能守住利润或许有难度,毕竟二线品牌竞争残酷,割肉降价抢市场是常态。
我还估摸着,等官方补贴降了,电池材料涨了,售价战打开,不知道这俩车的真实毛利率还剩多少。特斯拉要是再来一波官降,搅局味儿就更浓了,零跑和名爵会顶得住吗?一位修理工兄弟前两天跟我说,他见到有买零跑不久的车主吐槽:车钥匙两个月就出问题,基础功能都没稳定好呢。这消息让我感觉零跑还得在基础稳定性上下功夫,不能光谈参数。
对了,顺便说说同品牌的B01,这款车定价更亲民,但销量没起色,说明即使价格很低,买家还在考虑综合表现和口碑。也有用户在论坛吐槽:他们动不动就喊技术创新,还是先把最基础的用着靠谱再说吧。这话听着很扎心,不过真实反映用户心态。
顺带想问你们,这样的价格差距大家怎么看?你会为续航和性能多掏那四万吗?如果我买车,肯定会毫不犹豫选MG4,至少我这城市通勤,买性价比实在的,好用才是王道。零跑Lafa5我倒想试试它那后驱底盘的感觉,据说开起来更灵活,尤其蜿蜒的小路上。但四万块,也不是小钱。
忽然想起,老友前几天试驾MG4时跟销售聊得挺投机,那销售说:这车主要优势在价格和售后,续航够用,适合年轻用户城市使用。销售的逻辑我懂,但我心里总觉得,这种够用真的是够吗?咱们中国城里,有多少人是真正满足五百公里续航?还是说,续航这个数字,宣传和实际感受差挺远?
我经常为电动车数据和实际体验差距纠结,所以每当看到官方数字动辄六百、五百公里,我都稍微打个折扣。毕竟用电情况复杂,充电桩情况也不一样。4万元的性能差距到底值不值得,这题不好答。只希望这些二线品牌别一味价格战,忽略了车主更想要的稳定性和用车体验。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觉得,这场价格战有点像是谁能熬到最后的赌局?零跑和名爵谁能把价格和性能的平衡点找到,还要看他们自己和市场的反应。要不然就像一位朋友说的:他定一百万他倒是权利,能卖出去就呵呵了。
想听听你的看法:如果你控制预算选这两款车,会怎么权衡?或者说,你更在意的是车的哪个细节?我觉得下次聊聊零跑的那个车钥匙问题也挺有意思,说不定能反映更深层的质量管理问题。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