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江巨弓的“无推力”创举:为时速四百公里高铁定制的稳定器

沱江之上,那座钢铁巨弓终于完成了最后的闭合。与常见的吊装拼接不同,这次收尾靠的是“拉”,用高达数千吨的拉力,将两侧梁体拽到一起再焊死。这种操作在桥梁工程中并不多见,它的背后,是为适应未来成渝中线上时速400公里列车飞驰而做出的特殊设计。

传统拱桥,样子好看,跨度也大,但温度一变就容易热胀冷缩,带着桥面上下起伏,这对高速列车来说是致命的。所以,工程师们想了个办法。中铁二院的工程师彭福兵有过解释,他们让这座拱桥的一只“脚”踩在可以活动的支座上,再用一根绷紧的“弦”,也就是桥面主梁,去抵消桥拱向外的巨大推力。这么一来,桥拱的晃动和桥面的稳定就分开了,互不干扰。这种“无推力”自平衡结构,在世界上还是头一个,它本质上是在解决一个新问题:如何让一座大跨度桥梁,拥有近乎绝对的平稳。这已经不是单纯的造桥,而是在为未来的轨道交通定制一个超高精度的载具平台。

当然,首创的设计也意味着施工中没有现成的作业范本可以抄。整个过程,尤其是在把重达2200吨的主拱提升到位时,误差得以毫米计算,有人形容这堪比“空中绣花”。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据中铁大桥局项目部的人介绍,他们用上了一套施工监测信息化系统,把各种关键数据都整合起来,通过传感器实时盯着,动态调整参数。技术发展到今天,大型工程早已不是纯粹的力气活,更多是计算与控制的较量。最终合龙口的精准对接,证明了这套数字化管控的有效性。

跨江巨弓的“无推力”创举:为时速四百公里高铁定制的稳定器-有驾

沱江特大桥的全桥合龙,让整个成渝中线高铁四川段的建设进度条又往前拉了一大截。按照长江沿岸铁路集团四川有限公司的计划,大桥明年五月就能开始铺轨。与此同时,线路上的另两个硬骨头,龙泉山隧道和蜀安隧道,也都在加速掘进。这些控制性工程的顺利推进,让人们对2027年全线通车有了更强的信心。

成渝中线高铁的意义,远不止是让成渝双城通勤更快。它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关键一段,更是新一代动车组CR450的预定试验场。根据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之前透露的信息,CR450明年就要在这条线上进行更接近真实运营条件的全面测试。一座桥,一条路,一列车,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在高速铁路领域从设计理念到施工技术再到装备制造的全方位领先。这座沱江大桥,与其说是一座桥梁,不如说是一个宣言,宣告我们有能力为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要求,提供稳固可靠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