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开车,刚上车启动那会,发动机声音老大了,转速表指针也高高在上,看着就让人心里直犯嘀咕,这时候到底要不要热车呢?要是热车,又得等多久才合适呢?今天咱就好好唠唠这事儿。
以前啊,汽车发动机大多用的是化油器。这化油器要正常工作,得达到 25 - 30 度左右的温度。冬天冷车刚启动,气温低,化油器不好好干活,发动机就容易出毛病,像抖动、熄火啥的,开起来也不给力。所以那时候,老司机们启动车后,都得让发动机怠速运转一会儿,等温度升上去,发动机才能正常工作。
可现在不一样啦,2002 年之后,新生产的家用车基本都不用化油器了,改用机械喷油,后来又升级到单点、多点电喷,还有缸内直喷这些技术。这些电喷系统都是电子装置自动控制的,工作的时候对温度没啥特别要求。从这方面来说,现在的车启动后,确实不用像以前那样特意怠速热车了。
但好多司机在冬天,尤其是北方地区开车,还是保留着热车的习惯,这又是为啥呢?其实啊,车停一段时间后,机油会流回油底壳,温度也跟室外差不多了。冬天北方气温低,零下几度甚至零下一二十度都是常有的事儿,就算是低温专用的全合成机油,流动性也会变差。发动机启动后,各个零部件需要足够的机油来润滑减磨,可这时候机油温度低、流动性不好,性能就发挥不出来。所以在天冷的时候,冷车刚启动,可以稍微等一会儿,几秒钟到十几秒钟就行,等发动机转速恢复正常,机油能充分流到各个部件,就差不多了。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了,那我不等,直接上车就走,行不行呢?其实啊,现在的车在研发的时候,都做过低温、高温环境耐久性测试,北方低温天气下直接开车,对发动机的影响也在正常损耗范围内。所以要是你比较懒,或者赶时间,上车点火就走,也不会有啥大问题,至少在你换新车之前,这点影响都能控制得住。
可要是你够勤快,又特别爱惜车,那适当热车还是有好处的。不过啊,千万别长时间原地怠速热车,这习惯对车的损伤可比不热车大多了。为啥这么说呢?长时间怠速热车,发动机达到正常工作温度(一般 85 - 105 摄氏度左右)的时间就变长了。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工作效率本来就低,怠速的时候转速又低,进气效率不高,燃烧也不完全,时间长了,发动机积碳就多了。车龄小、行驶里程短的车,积碳少,影响还不大;可要是车龄偏大,行驶里程超过 10 万公里,积碳越积越多,严重的时候会影响发动机燃烧效率,动力下降、油耗增高、发动机抖动这些问题就都来了。
那冬天到底该怎么正确热车呢?其实很简单。启动车辆后,先让发动机怠速运转 30 秒到 1 分钟,让机油能初步循环起来。然后就可以慢慢上路行驶了,不过刚开始别急加速、急刹车,保持低速行驶,让发动机和变速箱在行驶过程中逐渐升温。等水温表指针开始上升,就可以正常驾驶了。
还有啊,在南方地区,冬天冷车刚启动,等几秒,发动机转速正常了,直接开走就行。要是在北方,气温低,不赶时间的话,可以适当热车,但也别一直怠速,稍微加点油门就行,热车 1 - 2 分钟就足够了。另外,车辆刚启动的时候,先别着急开暖风空调。燃油车的暖风一般靠发动机的高温,车刚启动,发动机温度还没上来,这时候开暖风,不仅没暖风,还会影响发动机升温。可以等车辆行驶一两公里后,或者先热车几分钟,再开暖风。
最后总结一下,冬天热车还是有必要的,但热车时间不用太长,30 秒到 1 分钟就行,然后低速行驶一段路,等发动机和变速箱温度上来了,再正常开。这么做既能保护发动机,又能节省燃油,多好啊。希望今天讲的这些,能帮大家解决冬天热车的困惑。记得点赞关注哦,祝各位开车顺顺利利,一路平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