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Y长续航版821公里背后:一次非对称路口测试,让理想和问界车主都沉默了

Model Y长续航版821公里背后:一次非对称路口测试,让理想和问界车主都沉默了

上个月在某城市环线测试智驾系统,遇到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场面。五辆新能源SUV排队过非对称路口,前面几台要么犹豫要么直接走错道,轮到白色Model Y时,方向盘自己打了个漂亮的角度,车身贴着路沿石滑过去,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副驾那哥们憋了半天才冒出一句:“这就是五万块GPU训练出来的底气吧。”

这话听着玄乎,但开过就懂了。特斯拉那套Cortex算力中心不是摆设,它处理路况数据的方式跟其他品牌真不太一样。别家可能还在判断路口形态,Model Y已经算好转向角度开始执行了。当然,这不代表它能应付所有场景,只是在这类复杂路况下,表现或许会让你少出几次冷汗。

Model Y长续航版821公里背后:一次非对称路口测试,让理想和问界车主都沉默了-有驾

续航这事儿,看数字更要看实际

新款长续航后驱版标着821公里续航,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虚标吧”。但身边几个车主反馈下来,冬天掉电大概在15%左右,高速跑四五百公里还能剩不少电量。这个表现放在同级别车型里,算是比较靠谱的那一档。

技术层面的东西不展开说了,CTC电池车身一体化、BMS管理系统这些名词听着拗口。简单讲就是把电池和车身结构整合在一起,既轻了又稳了,续航误差能控制在很小范围内。实际用车时你会发现,表显剩余续航跟实际能跑的距离,误差基本在可接受范围。

充电倒是个加分项。超充站五分钟能补一百多公里,这速度对跑长途的人来说挺友好。虽然全国超充桩分布还有优化空间,但至少在主要城市和高速沿线,补能焦虑会少很多。

Model Y长续航版821公里背后:一次非对称路口测试,让理想和问界车主都沉默了-有驾

安全配置这块,有些细节值得留意

C-IASI测试拿全优不稀奇,关键是那套感知系统的实际表现。八个摄像头加十几个传感器,理论上能覆盖车辆周围各个角度。实际体验下来,变道提醒、盲区监测这些功能确实比较灵敏,只是偶尔会对路边广告牌或者反光物体产生误判,需要驾驶员保持注意力。

钢铝混合车身的吸能设计,平时感觉不出来,但看碰撞测试视频就明白了——A柱几乎没怎么变形,乘员舱保持完整。当然,希望谁都用不上这些安全配置,但有总比没有强。

Model Y长续航版821公里背后:一次非对称路口测试,让理想和问界车主都沉默了-有驾

OTA升级这个功能,用过就回不去了

有次半夜收到推送,早上起来发现自动泊车多了几个识别场景。这种常用常新的感觉,跟传统燃油车完全不是一个思路。虽然偶尔也会出现升级后某些功能暂时不稳定的情况,但整体来说,软件迭代带来的体验提升还是挺明显的。

听说特斯拉的工程师团队可以远程诊断车辆问题,有些小故障不用跑服务中心就能解决。这对懒得折腾的车主来说,或许算个隐藏福利。

性能版那个加速,第一次体验会有点蒙

Model Y长续航版821公里背后:一次非对称路口测试,让理想和问界车主都沉默了-有驾

4.3秒破百听着平平无奇,但实际踩下去那一瞬间,身体会本能往后仰。双电机扭矩分配很聪明,出弯时能明显感觉到后轮在推着车身走,那种从容感跟单电机版本完全不同。

不过日常开的话,大部分时间用不到这么强的动力。倒是高速并线和超车时,这套动力系统的响应速度能给足信心。油门深度和动力输出之间的对应关系,需要适应一段时间,习惯之后就顺了。

空间布局看需求,七座不是刚需别勉强

Model Y长续航版821公里背后:一次非对称路口测试,让理想和问界车主都沉默了-有驾

六座版Model Y L把轴距拉到三米多,第三排确实比老款舒服些。但说实话,除非经常满载出行,否则第三排座椅利用率可能不高。倒是后备箱那个灵活度挺实用,放倒座椅能塞下不少东西,周末露营或者搬家都能派上用场。

车内那块大屏和氛围灯,见仁见智。有人觉得科技感十足,也有人觉得实体按键更顺手。这个没有对错,完全看个人习惯。

一些没法回避的槽点

NVH这块虽然有改善,但胎噪控制还是差点意思,尤其是跑粗糙路面时,轮胎传上来的震动比较明显。还有那个单踏板模式,新手上来可能会顿挫,需要花时间适应。

Model Y长续航版821公里背后:一次非对称路口测试,让理想和问界车主都沉默了-有驾

售后服务网点分布不均,二三线城市车主可能需要跑远点。保险费率相比燃油车也偏高,这些都是购车前要考虑的实际问题。

开了小半年下来,Model Y给人感觉像个偏科生——智驾和续航确实有两把刷子,但细节体验还有打磨空间。适不适合自己,或许还得去试驾几次,把日常用车场景都走一遍再做决定。毕竟买车这事儿,看别人说一千遍,不如自己上手感受来得直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