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长途时左手累得像灌了铅?频繁换挡让手腕酸到想骂人?骑摩托的老炮儿估计都遇过这糟心事。但最近摩托车圈炸了个好消息——雅马哈2026款Tracer7通过欧洲认证了,装上了能让左手“退休”的Y-AMT系统。这已经是品牌第四款带这技术的车,难道以后骑摩托真能像开自动挡汽车一样轻松?
说起来这Y-AMT系统挺有意思,它不是那种彻底推倒重来的设计,而是在传统六速变速箱上搞的“电子升级”。核心就俩电子执行器,一个管离合器,一个管换挡鼓,再配上ECU脑瓜仁儿协调动作。最神的是,加了这些东西才多了6磅重,差不多两瓶大可乐的分量,骑起来几乎没感觉累赘。
实际开起来分三种模式,城里堵车用D模式,电脑会帮你找最省油的换挡时机,跟出租车司机算油钱似的精;跑山路切D+,转速拉得更高才换挡,过弯时动力给得特足;要是想自己过瘾,拨一下把手的按键就切MT模式,比踩脚换挡快半拍,还不用捏离合。有老骑手试过,说这反应速度,比自己多年练出来的“肌肉记忆”还靠谱。
再看车本身,这次Tracer7分了三个版本。标准版72.5马力,够大多数人耍了,瞄准的就是想尝鲜新技术的年轻人;GT版多了原厂边箱,手把能加热,减震还能调,明显是给爱跑长途的人准备的;还有个A2版,功率限制在35kW,符合欧洲新手的考证标准,刚拿本的也能上手。
价格方面,欧洲自动挡卖11000欧元左右,比手动挡贵了一千来块,换算成这儿的钱,大概多花个七八千。但想想本田同级别带DCT的车,配置没它全还更贵,这定价确实挺有诚意。有人猜引进国内可能8万上下,要是真这价,估计不少人得心动。
其实雅马哈搞自动变速不是拍脑袋,早几年就在MT-09上试水,后来又用到MT-07和Tracer9上,一步步完善到现在。这套系统能成,多亏了他们家CP2、CP3引擎带的电子油门,就像给机械零件装了“神经末梢”,才能跟电子执行器配合得这么顺。
对比一下其他家,本田的DCT双离合器是好,但结构复杂,比Y-AMT重不少;宝马的ShiftCam技术先进,可成本太高,中量级车上见不着。雅马哈这招算是找准了空子,在“够用”和“好用”之间找着了平衡。
那到底谁最该选这种自动挡摩托?天天通勤的肯定爱,早高峰堵俩小时,左手不用捏离合,到单位还能跟人好好打招呼;跑长途的更别说了,去年有个车队开着老款带自动变速的车走川藏线,说每天能多跑俩小时,手腕也不肿了;还有不少女性骑手,以前总觉得捏离合费劲,这下门槛低了不少,圈子里女生的比例都悄悄涨了。
有人担心电子的东西坏了不好修,其实现在的数据显示,这电子执行器的寿命比传统离合器片还长。传统离合片三五万公里就得换,这玩意儿跑十万公里都未必出问题,算下来反而省钱。至于二手车,现在带智能配置的车反而更保值,就像智能手机淘汰按键机,趋势摆在这儿。
也有老派骑手撇嘴,说“没了离合哪还有骑车的灵魂”。这话也不全错,就像有人爱吃手动挡汽车的操控感一样。但话说回来,以前骑马还得学备鞍呢,现在开车不都图个方便?技术进步不就是让人少费劲多享受嘛。
估计用不了多久,雅马哈的Ténéré700拉力车、YZF-R7仿赛也会装上这系统。毕竟技术成熟了,多装几款车很正常。
最后给个实在建议:一年骑不到五千公里的,手动挡够玩了;要是经常跑长途或者天天通勤,选自动挡准没错。省下来的力气,多看看路边的风景不好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