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比亚迪仍居第一,尽管增长放缓,吉利紧随其后且差距明显,行业格局逐渐向高端品牌集中

2025年,新能源车市场一定是比亚迪的天下。这个不用争,销量榜单上他们稳稳压在第一名。虽然说,增长有点放缓了,不像头几年那样火箭一样冲上天,但比亚迪依然在领头,差不多是第二名吉利的三倍左右。这数字,我大致算了下,估算在150万辆上下,实际可能多点少点,但大差不差。

我记得去年同期,吉利差不多是50万辆,增长也快,三倍的差距,从市场份额来说颜值挺扎实。为什么比亚迪还能领跑?这个很现实,要说他们的研发能力,供应链管理,都算业界屌的。对比起某些新造车企业,比亚迪有原料成本和技术积累的优势。电池技术先进,成本控制得比很多外来品牌好太多。

但我曾经在车展跟一个业内人士聊天,他说:比亚迪的优势,就是你很难找到能比他们更懂电池和底层技术的公司。你看,很多品牌还在拼拼碎片化的技术叠加,比亚迪早就把核心技术的底层做好了。这种技术积木,不是几个月就能学会的。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比亚迪仍居第一,尽管增长放缓,吉利紧随其后且差距明显,行业格局逐渐向高端品牌集中-有驾

数据也有趣:1到10月,吉利、零跑、极狐和一汽奔腾的涨幅都不错,基本上翻倍。翻倍是什么意思?市场需求其实很大,只是车型和用户定位不同。零跑那个新车系列,去年刚推出,销量一下子提升了百分之二三十。从销售区域上看,三线、四线城市的占比逐渐升高,现在占到了一半以上。

说到冲击高端,最成功的,还是赛力斯,也就是问界汽车。这个品牌,从价格到产品,都比很多新势力走得更高端。对比去年,今年他们的销量基本稳住了,9月大概亏了500台,但整体还是在48700台左右,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8%。得益于他们产品线逐步丰富,也找到了高端用户的心思。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问界在某些细分市场,已经开始跟主流豪华品牌抢市场。关键是,产品用料、做工都在水准上了,价格却比特斯拉或宝马便宜20%左右。这个价差,挺关键的。

说句实话,我对高端这事儿,一直挺有疑问的。毕竟,价格高不一定就代表品质好。市场上不少品牌,操作过于虚高。问界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这个成绩,说明了一点,就是他们的专业度在提升。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比亚迪仍居第一,尽管增长放缓,吉利紧随其后且差距明显,行业格局逐渐向高端品牌集中-有驾

再看看最受关注的特斯拉。噢,10月销量直线下滑,好像打了个喷嚏一样,跌了32.3%。这个数,我觉得还不够全面,不过大概的意思,就是他们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正在被蚕食。为什么?我猜,除了国内竞争加剧,特斯拉在中国的售价压力也大。加上,用户开始关注国产的高端品牌,价格、服务、售后都能匹配,但价格要低一点。

特斯拉在中国的崛起,我一直觉得,不是死搬硬套美国的成功模式就能复制。美国的苹果手机,在中国就是不同的玩法。苹果在中国的成功,源于品牌溢价、用户的粉丝情感,而特斯拉要复制似乎更难一点——这可能就算我猜测未必对。

说到竞争,如果你问我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不得不说的,是供应链的博弈变得越来越激烈。去年我特意看过供应链的文章,提到芯片短缺这事儿,还在持续。没细想过,电池原料和芯片供应,像个拼图游戏,哪缺一块,车就可能推迟。好多品牌在为了提前布局,砸了不少钱,试图屏蔽供应。在大陆,这种供应瓶颈,明显拉大了车企之间的差距。

你会不会觉得,现在买车真的越来越拼了?不仅要看外观、配置,还得考虑芯片大厂的合作、供应链的稳定。比亚迪说得直白:我们自己造芯片,自己造电池,核心技术自己掌控。这个套路,听起来很老派,但倒是真的能保证供货不出问题。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比亚迪仍居第一,尽管增长放缓,吉利紧随其后且差距明显,行业格局逐渐向高端品牌集中-有驾

有个细节,我一直忘不了。之前有个朋友买了一辆新车,开了不到半年,发现出现了问题。去修理时,技师尝试打电话联系上游供应商,居然天了个蓝屏,卡了半天。那一刻,我就感受到供应链的紧张,真是上游链断,能下一辆车都难。

这个行业真看似铁壁,实际上也不知道哪天就崩了。你会不会有点好奇,未来哪家供应链会站稳脚跟?还是说,就像我们小时候攒了半天的钱,买了辆短命手机,结果不到一年就罢工一样。

还有个问题:这些销量榜的排名,到底能代表真实的市场认知吗?我有点犹豫。销量多,有的可能是补贴促销砸出来的死水,而真正认高端、愿意豪掷千金的,未必占那么大比例(这段先按下不表)。

看着这份排行榜,你会发现市场格局已经变得越来越多元。你是不是也在想,未来会不会出现一波高端品牌逆袭的潮流?或者,某个新势力突然爆发成大玩家?我没什么特别的猜测,就是觉得,品牌之间的战火才刚刚开始,这场戏,谁能笑到目前还真不好说。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比亚迪仍居第一,尽管增长放缓,吉利紧随其后且差距明显,行业格局逐渐向高端品牌集中-有驾

也许,下一步,谁能在供应链上走得稳、技术上再突破一点,谁就有可能在阵地上站稳脚。就像我过去见过的一家修理厂大叔叹气说:这车买的便宜,用的贵。——买车,其实还在拼耐用度和后续运营的脑袋。

你会不会也注意到:市场上其实很少有能兼顾高端体验又能价格合理的品牌?我猜,只有真正懂用户的企业,才能找到路。哎,说到这里,我突然开始怀疑,好品牌是不是也在不断妥协中逐渐变质?还是说,品质和价格,总有一个必须让步。

你觉得最值关注的,是哪一款黑马车型?又或是某家品牌突然逆袭成功?我还真不知道。可能就是在这样的不确定中,大家都在赌命。有件事明确的:这场比拼技术、供应、品牌的游戏,没有马上结束的迹象。

——你们会不会觉得,现在的购车决定,比十年前要复杂得多?而我,关心的,还是那些被打磨过的细节——像问界的座椅包裹感,或者零跑的续航芯片优化。汽车的最终体验,比任何纸面配置都重要。这么看来,有时候买车也像在挑一段关系,讲究的,不仅仅是面子。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比亚迪仍居第一,尽管增长放缓,吉利紧随其后且差距明显,行业格局逐渐向高端品牌集中-有驾

这份榜单加速变化的节奏,让我不禁想:下次市面上,哪个新面孔会成为黑马?还是说,市场总在洗牌中逐渐清晰?唉,这话题,有点沉重,但又实在。

(这段先按下不表,看后续走势图再说)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