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车停产,怪不了一颗螺丝钉,但要是怪一颗米粒大小的芯片,你信吗?
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可就在不久前,整个欧洲的汽车工业,差一点就因为这颗小小的芯片集体“休克”。
而这一切的导火索,竟然是远在荷兰海牙的一份政府文件。
故事得从德国的沃尔夫斯堡说起,那是大众汽车的心脏。
那段时间,工厂里的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
高管们对着库存表愁眉不展,公开承认,他们手里的芯片只够撑三个星期。
三个星期后怎么办?
没人知道。
这意味着,这座全球最大的汽车工厂之一,随时可能陷入死寂,成千上万的工人可能面临停工。
这可不是大众一家在“喊疼”,整个欧洲的汽车产业链都像是被掐住了脖子,呼吸困难。
一辆普通的燃油车,身上就藏着上千颗这种芯片,换成高端电动车,更是翻倍。
恐慌,像瘟疫一样在欧洲大陆蔓延。
这背后没天灾,全是人祸。
罪魁祸首,直指荷兰政府。
他们在美国发布了那个所谓的“穿透规则”后,不到一天时间,就急匆匆地宣布要“接管”一家名叫安世半导体的公司。
这家公司虽然听着像欧洲企业,但它的大老板,是中国的一家科技公司——闻泰科技。
荷兰经济事务部的大臣卡雷曼斯,信誓旦旦地说这是“独立决策”,可后来法庭上抖出来的文件,却啪啪打脸。
文件显示,美国官员早在三个月前,就已经跑到荷兰,又是施压又是“吹风”,这哪是独立决策,分明就是“照方抓药”。
荷兰人大概以为自己这一招是“将军”,能卡住中国的脖子。
他们觉得自己控制了安世在欧洲的晶圆厂,就等于控制了一切。
可他们忘了,这棋盘上,还有更关键的一步棋。
安世半导体,它最要命的环节——封装测试,80%的产能都不在欧洲,而是在中国广东的东莞。
那座工厂,简直就是个芯片的“生产巨兽”,一年能吐出超过500亿颗半导体元件,在全球同类工厂里,规模独占鳌头。
中国的反应,快得像一道闪电,而且精准得像外科手术。
没有大张旗鼓的抗议,也没有言辞激烈的交锋。
中国商务部只是平静地表了个态,然后,安世东莞工厂,暂停对欧发货。
就这么简单的一招,釜底抽薪。
荷兰人手里攥着的欧洲晶圆厂,瞬间成了个摆设。
生产出来的晶圆,没有东莞工厂的封装,就是一堆没用的硅片。
生产线,应声停摆。
荷兰人这一拳,结结实实地打在了棉花上,还把自己给震了个内伤。
这下好了,整个欧洲都炸了锅。
尤其是德国,简直是欲哭无泪。
汽车是德国的命根子,现在命根子快断了,能不急吗?
德国商界的大佬们气得跳脚,公开批评荷兰搞单边主义,这么大的事,居然连个招呼都不打。
盟友之间,瞬间裂痕丛生。
德国的零部件巨头采埃孚和欧摩威,更是等不及了,直接绕开荷兰政府,把豁免申请递到了中国商务部的案头。
这操作,简直是把荷兰的脸面按在地上摩擦。
荷兰本国的媒体《新鹿特丹商报》也毫不客气,用“颜面尽失”四个字来形容自己的政府。
为什么一颗小小的芯片,能有这么大的能量?
因为它根本不是“小角色”。
安世半导体在汽车芯片领域,就是个隐形冠军。
它生产的小信号MOSFET和ESD保护器件,出货量全球第一。
车规级的Power MOS,市场份额全球第二。
这些东西听着拗口,但它们就像汽车的“神经末梢”,缺一不可。
更要命的是,这些芯片的认证流程,是出了名的又臭又长,换个新供应商,没个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根本别想搞定。
闻泰科技在2019年花了334亿人民币,把安世半导体从荷兰人手里买过来,绝对是一笔划时代的收购。
他们接手后,安世从全球第11大功率半导体厂商,一路飙升到第3。
而且,闻泰不仅保留了原有的技术团队,还砸下重金,在上海临港开建了更先进的12英寸晶圆厂。
这种魄力和远见,让安世的根,越扎越深。
眼看着供应链中断,欧洲盟友怨声载道,经济损失的雪球越滚越大,荷兰的强硬态度,终于撑不住了。
对峙了40天后,之前那位强硬的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他发表声明,说“期待与中国进行建设性对话”。
彭博社第二天就捅破了窗户纸,说荷兰愿意撤销接管决定,条件只有一个:中国恢复芯片供应。
资本市场是最诚实的。
消息一出,闻泰科技的股价当天就暴涨了近10%,而焦头烂额的大众汽车,股价也应声上涨了1.3%。
一位闻泰的高管在投资者会议上,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荷兰政府这次的表现,就像“温顺的绵羊”,完全是跟着美国的指挥棒在跳舞。
这话虽然刺耳,但却一针见血。
荷兰明明手握ASML这样的光刻机巨头,却在美国的压力下,三番五次修改对华出口政策。
这次想给美国当“急先锋”,结果没伤到对手,反而把自己人和盟友炸了一身灰。
一份由德国《商报》发布的供应链风险报告,更是给所有欧洲企业敲响了警钟。
报告调查了七大行业的107家龙头企业,结果显示,高达86%的企业,都严重依赖中国生产的安世芯片。
这不仅仅是汽车行业,连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都未能幸免。
原来,欧洲所有航空航天企业,都在使用来自中国的安世芯片。
荷兰经济学家自己测算了一下,发现妥协付出的那点“面子”代价,跟整个汽车业停产造成的巨大损失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
香港大学的一位地缘政治分析师指出,荷兰这次是掉进了“法律一致性和政治可信度”的双重困境。
你跟着美国走,结果美国企业自己也受了影响,人家扭头就直接跟中国协商解决了,把你晾在一边,这让你在盟友圈里怎么混?
这场持续了40天的博弈,最终以荷兰的妥协告终。
他们基本接受了恢复原状的条件,只要中国恢复芯片供应,接管令就将撤销。
这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控制权之争,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全球产业链的新现实:政治的干预,终究难以改变由产能和市场决定的基本格局。
原来,有时候最硬的拳头,不是攥在手里的,而是嵌在别人的命脉里。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