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L6新款上市,这事儿颇堪玩味。
你说如今这电车迭代,速度堪比瞬息万变,这边厢新车方出,那边厢改款已箭在弦上。
智己L6更是有趣,新车还未履约交付,改款便急不可耐地粉墨登场。
新款智己L6,祭出的旗号是“性价比再臻于境”。
800V高压架构、激光雷达、四轮转向,这些配置听着就颇具声势。
预售价区间在21.99 - 28.99万元,这价格也算是卷出了新高度。
不过话说回来,受众们果真需要这般“黑科技”加持吗?
先聊聊这个800V高压架构。
众所周知,充电慢是电车的一大痼疾。
800V架构能缩短充电时程,这确乎是利器。
但问题在于,国内又有几许充电桩能适配800V?
充电桩的铺设速率,能否追赶上车企推陈出新的节奏?
若绝大多数时候依旧仰仗慢充,那这800V的优势,岂非大打折扣?
再说激光雷达。
这玩意儿在自动驾驶领域,被视作高玩的标配。
然则眼下L2级别的辅助驾驶尚未普及,更进阶的自动驾驶,离我等凡夫俗子尚有多远?
激光雷达造价不菲,终归要由消费者埋单。
将银两挥霍在短期内无用武之地的功能上,是否划算?
还有这四轮转向。
这玩意儿在某些高端车型上可见,能抬升车辆的操控感与灵活性。
然则对于绝大多数城市通勤一族而言,四轮转向的需求有多大?
上下班高峰,堵得水泄不通,四轮转向又能大展身手?
诚然,车企这般行事,定有其考量。
一方面,是为了在白热化的市场厮杀中脱颖而出。
诸君皆知,如今的电车市场竞争何其惨烈,你若不弄出些新花样,消费者凭何青睐于你?
另一方面,亦是为了拔高品牌格调。
高端配置,象征着技术实力,也能吸引一部分追求极致体验的拥趸。
只不过,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这些“黑科技”配置时,是否忽略了某些更为根本的东西?
譬如,电池的安全性、续航的真实性、智能座舱的流畅度等等。
这些才是消费者每日都要亲身经历的,才是真正左右用户体验的关键所在。
与普罗大众的认知相悖,为数不少的消费者对华而不实的功能并不感冒。
他们更看重的是车辆的可靠性、实用性与经济性。
倘若一款车,配置再高,三番五次出岔子,抑或续航里程注水严重,那消费者定然不会买账。
实则,车企亦应反思,是否该将更多的精力倾注于抬升车辆的整体品控上,而非一味地堆砌配置。
恰如一只木桶,决定其盛水量的,并非最长的那块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板。
仅就智己L6此番升级而言,或许是车企在力图补齐短板,亦未可知。
但最终能否赢得消费者的首肯,还得仰仗产品的实战表现。
究其根本,对于消费者而言,车不仅仅是一件代步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他们需要的是一款真正能够满足其需求的,而非一款堆满“黑科技”的玩物。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咎于“配置竞赛”时,是否忽略了消费者真正的诉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