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盘点新能源重卡智能化发展趋势和行业玩家

在国内的新能源重卡领域,坚持正向设计理念的新势力车企正在凭借电动化与智能化革新技术逐渐崭露头角,改变重卡行业格局。尤其是在特斯拉Semi一再跳票的情况下,DeepWay、零一、海铂特等重卡新势力品牌,通过自主研发和高度集成化的系统,不断降低综合运营成本、提高车辆性能。正向研发所带来的电动化与智能化革新,可以从根本上节省电耗、提升车辆安全性,以下是根据玩家盘点情况,梳理出来的关于新能源重卡“智能化”的标签,也是目前正向研发的玩家在主攻的方向。

电驱系统(Electric Drive Systems)

电驱系统趋向采用多电机和直驱技术,提高传动效率和减少能量损失。行业内通常采用自研或与专业供应商合作的策略来优化这些系统。 比如DeepWay·深向星辰量产版就采用 直驱车轮的电驱桥,整车电机功率达492kW,极大增强爬坡能力,显示了高传动效率和动力输出的优势。以及特斯拉Semi的设计理念,配备四个独立电机,支撑其在不同行驶条件下的强大动力和稳定性,体现了先进的电驱系统设计

热管理系统(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s)

热管理系统采用多环节控制策略,确保电池和电机在适宜的温度下运行,提升性能和延长关键组件的寿命。海珀特H49采用能降低功耗20%的热管理集成,速豹黑金刚据说可在-30°C低温下能保持良好性能,而DeepWay·深向星辰采用独立的热管理系统分别管理电驱、电池和空调。

能量回收系统(Energy Recovery Systems)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越来越普及,用于提升车辆的能效和续航能力。行业正朝向提高这些系统的回收效率并更好地整合到整车能源管理中发展。

车联网技术(V2X Technology)

使重卡能够与互联网和其他车辆通信,增强了车辆的操作效率和安全性。通过实时数据交换,运营商可以优化车队管理和维护。DeepWay·深向星辰和苇渡WH11都声称车联网系统可以处理4000多个车辆信号,此外,DeepWay·深向星辰还配备量产乘用车才具备的域控制器和集中式计算平台。

智能驾驶(Intelligent Driving)

包括从L2级辅助驾驶到L4级自动驾驶的功能。这些技术通过增强的辅助系统如自适应巡航、自动变道等,提高行驶安全和效率。行业内的自动驾驶测试已累积超过百万公里,但尽管有积极的技术进展,但在规模化落地方面还存在诸多挑战,如安全规范的不足和政策的限制等 。L2级别智能驾驶

  • 技术功能:包括自动避撞(AEB)、自适应巡航(ACC)、集成式高速智能巡航(ICA)、自动变道等。
  • 操作优化:智能系统能自动适应不同道路情况,提升行驶效率和降低能耗。
  • 实现情况:尽管目前量产的车型数量有限,但这些技术的有效性已得到验证,并且正在逐步推广。

L4级别无人驾驶

  • 技术进展:行业内的L4车型已能在复杂的真实道路场景中进行测试验证,展现出较高的成熟度和应用潜力。
  • 测试验证:涵盖多个交通灯和复杂交通流的道路测试,验证了其在复杂环境中的可靠性。
  • 关键技术:L4自动驾驶技术能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处理复杂的交通状况,提供安全和有效的运输解决方案。

在商用车的L4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中,有两个主要方向:

  1. "二减一"模式:这种方式主要应用于长途干线运输。由于长时间的运营需求,通常需要两名司机交替驾驶。"二减一"意味着减少一个司机,仅用一名司机完成原本两人的任务。这主要通过减轻司机疲劳实现,适用于传统的燃油车,但是商业化程度短期看实现难度较大。
  2. 编队运输:这是一种新兴模式,由一名司机驾驶领航车辆引领多辆L4级卡车行驶的自动驾驶编队,通过增加车队规模来减少人力成本。电动重卡通常续航里程较短,多应用于中短途运输,使得"二减一"模式较少适用。编队运输在固定路线的大规模货运中非常有效,前车的驾驶员可以处理复杂情况,有效减少运营成本、降低技术难度。

对比来看,燃油车因续航长适合长途运输,常用"二减一"模式;电动车因续航短更适用于中短途,更倾向于采用编队运输方式。目前,滴滴旗下重卡企业卡尔动力已在新疆多条路线上进行L4级自动驾驶货运编队技术常态化运营。DeepWay深向也官宣明年将启动L4编队的商业化运营。可见从商业化运营程度上看,编队运输相较"二减一"更易快速让L4技术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从玩家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派别。

领跑玩家-正向研发

  • 这一派别的公司已经完成了智能新能源重卡的正向研发,其中DeepWay深向首先开始批量交付市场,其他玩家也在测试及初始交付阶段。这些公司通常拥有较成熟的智能化产品技术,正在开拓市场。

防守玩家-油改电改装升级

  • 这个派别包括那些原本生产传统燃油重卡的企业,目前正在通过技术改造,将现有的燃油车改装为电动车或通过引入新能源技术进行升级。

领跑玩家

DeepWay深向

智能化代表车型

  • 名称: DeepWay·深向星辰
  • 发布年份: 2021
  • 制造: 由江淮代工,采用百度技术,与蔚来类似的制造模式
  • 交付情况:首个得到市场验证的新势力重卡品牌,率先实现大批量交付,商业化落地规模及交付数量均领跑重卡新势力车型。根据交强险数据显示,其已累计销售超过1500辆。90%以上的江淮新能源重卡来自帮DeepWay深向代工。

技术与性能

  • 电驱桥: 采用直驱车轮的电驱桥,提高了14%的传动效率,减少能量损失。整车电机功率达492kW,轮边扭矩39000N,极大增强了爬坡能力。
  • 电池系统: 使用宁德时代513kWh的磷酸铁锂电池,密度提升35%。全球首家采用底部换电模式,增强车辆安全性并提高了9.6%的货箱容积率。
  • 热管理系统: 分为电驱、电池和空调三个独立系统,确保在38℃高温或-30℃低温下的稳定运作。在冬季低温环境中,采用寒区版车型,通过多种热管理配置,降低了30%-40%的能耗。
  • 车联网系统: 对4000多个车辆信号进行分级处理,优化故障预识别和保养,提升运营效率与安全性。
  • 辅助驾驶: L2辅助驾驶功能车辆已率先实现量产,包括主动避撞、自适应巡航等。L4级别已在真实道路复杂场景进行测试验证,全程6.7km,通过10个红绿灯和5个大路口。
  • L4编队技术:预计明年实现商业化

运营数据

  • 累计交付量: 超过1500台,北到新疆、南到广东,是目前国内首个大批量交付的智能化重卡车型
  • 运营里程: 截止到2024年7月,累积行驶里程已超过3600万公里

零一汽车

智能化代表车型

  • 名称:惊蛰
  • 发布年份:2024年5月
  • 制造:集瑞联合重工代工
  • 交付情况:具体交付数据未公开,目前交付的车型多为非智能化车型“小满”。

技术与性能

  • 电驱桥:双电驱桥设计,最高可达857马力。
  • 电池系统:采用比亚迪弗迪刀片电池,电池容量可选385千瓦时和450千瓦时,支持650A三枪直流快充,充电时间20%-80% ≤35分钟。
  • 热管理系统:采用商用车热泵式热管理技术,利用“三源热泵”技术,优化能量效率。
  • 辅助驾驶:标配EBS、ESC、LDWS、FCWS、EPB等多项基础功能。

配置和其他技术细节

  • 配置:多功能方向盘、全液晶仪表盘、怀档、自动大灯、自动雨刮器等。
  • 座椅设计:采用航空气囊减震座椅,支持通风加热和多项调节功能。
  • 灯组:采用314颗LED灯泡的点阵排列设计,具有高性能的照明能力。

“小满”是零一汽车针对短途运输需求设计的经济版车型,由湖北三环汽车代工,强调性价比,未配备智能化功能,所以不在这里收录。该车型主要服务于港口和砂石等中短途运输场景,目前已启动小批量交付,各项技术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

海珀特

智能化代表车型

  • 名称:海珀特H49氢能重卡
  • 发布年份:2023年12月12日
  • 制造:专注于氢能重卡的正向开发
  • 交付情况:预计2024年下半年开始小批量交付,2025年开始正式量产和上市。

技术与性能

  • 电驱桥:采用800V高压系统集成和分布式驱动,提升传动效率至94%,增强动力输出。
  • 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系统,综合效率提升20%,实现电能到机械能的转换效率达92%。
  • 续航里程:设计目标为气态氢续航能力大于1000km,百公里氢耗仅8kg。
  • 热管理系统:采用能降低功耗20%的热管理集成,提高能效和续航里程。
  • 车联网系统:采用跨域融合的SOA架构,支持硬件预埋软硬解耦、无感OTA升级、远程诊断和云保养。
  • 辅助驾驶:据官方说支持L4级智能驾驶,具备高速自动驾驶、自动变道、编队驾驶等高阶智驾功能。
  • 编队行驶技术:整合高级智能驾驶功能,实现高效安全的编队行驶。

舒适性与附加功能

  • 驾驶舱设计:环抱式科技驾驶舱,配备大尺寸高清液晶仪表、中控智能大屏和电子后视镜。
  • 座椅与舒适性:副驾零重力座椅,配合座椅超长滑轨和多角度调节,适应跟车、用餐、休息等多种场景。
  • 特色设施:利用燃料电池反应产生的热水开发的沐浴房。

速豹

智能化代表车型

  • 名称:速豹黑金刚
  • 发布年份:2024年4月13日
  • 制造:专为大宗物流设计,注重动力性能和能效。
  • 交付情况:目前尚处于测试阶段,还未开启交付。

技术与性能

  • 电驱桥:全栈自研贯通式电驱桥,配备分时驱动、动能回收的三电机双桥架构。
  • 电池系统:宁德时代新一代重卡磷酸铁锂电池,414kWh容量,续航达300km。
  • 充电系统:准900V碳化硅高压平台,支持速豹超级充电桩及特来电1000V通用充电桩,最快充电时间可达16分钟。
  • 车辆耐用性和安全:搭载板簧悬挂和坚固车身,电驱桥设计优化抗冲击能力;底置电池设计降低了车辆质心,增加了碰撞安全空间,提升了抗翻倒能力。
  • 热管理系统:一体化设计,确保在极端气候下维持低能耗,特别在-30°C低温下能保持良好性能。
  • 车联网系统:车云一体数字底盘,支持数据闭环和节能算法,实现软件自适应及迭代。
  • 舒适性:搭载四气囊悬挂系统和气囊减震座椅,驾驶室设计注重降噪和减震,提供低噪音的商务级工作环境。

运营数据

  • 测试情况:首次运煤专线测试实现了百公里空满载综合能耗降至118kW.h。

苇渡科技

智能化代表车型

  • 名称:苇渡WH11
  • 发布年份:2024年4月23日
  • 制造:专为长途物流设计的纯电动牵引车。
  • 交付情况:计划于2024年实现量产,股东荣庆物流已预订200台。据创始人透露,该车国内售价58万人民币不含电池,售价远超其他新能源重卡车型。在成本与经济性为王的物流行业,作为生产工具,如此高售价能否被市场所接受还有待市场检验。

技术与性能

  • 电驱桥:电驱桥核心零部件自研,预计在下一代产品中体现更多自研技术。
  • 电池系统:1165kWh电池,续航800km。使用中创新航、亿纬锂电及国轩高科磷酸铁锂电池,电池循环寿命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商用车全寿命需求。
  • 充换电方式:支持充电,与嘉民集团和博格华纳合作开发的960kW兆瓦级快充站将投入运营。
  • 动力性能:最多可配四个发卡式扁线液冷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1040kW,持续功率680kW,最高车速120km/h。
  • 车联网系统:座舱与网联相关域控集成化程度高,提供高配功能如HUD等。
  • 辅助驾驶:由智加科技提供,当前落地为L2级,目标为L4级自动驾驶。
  • 悬挂系统:前独立悬挂与10个空气气囊配置,配合EPS转向系统,提升舒适性和操控性。
  • 座舱设计:高档偏乘用车化内饰,环绕式座舱设计,人机交互性高,功能全且实用,如CMS、360视图、倒车影像、DMS、收音机等。
  • 气动性能:在国内权威测试机构风洞中心完成系列测试,风阻系数官方宣布为0.2755,创商用车新纪录,与部分纯电SUV相当。

载合卡车

智能化代表车型

  • 名称:载合Z1纯电动半挂牵引重卡
  • 发布年份:尽管未举办正式发布会,Z1纯电动半挂牵引重卡已于2023年8月17日获得公告。
  • 交付情况:首批订单已于2023年9月22日开始交付。

技术与性能

  • 电驱系统:采用行业成熟的绿控/特百佳电驱动系统,最大功率420kW,提供强劲动力和高效能。
  • 电池系统:使用亿纬锂能电池,总电量423kWh,PACK能量密度超过155Wh/kg。
  • 热管理系统:自研VCU(车辆控制单元)优化电机和电池的能量管理策略,包括高效能量回收系统,提升20%的能耗效率。
  • 车联网系统:配备固定线路地图和先进的车联网技术,精准降低能耗。
  • 辅助驾驶:车辆配备360AVM全景影像和双预警系统,增强驾驶安全性。
  • 舒适性和可靠性:内饰更趋轿车化,噪音水平低,标配AMT(自动机械变速器),提升驾驶操作的便捷性和整体驾乘舒适性。

特斯拉

智能化代表车型

  • 名称:特斯拉Semi
  • 发布年份:特斯拉Semi首次亮相于2017年,预定2024年达到量产。
  • 交付情况:公司计划在2024年生产50,000辆Semi。

技术与性能

  • 电驱桥:配备四个独立电机,支撑其在不同行驶条件下的强大动力和稳定性。
  • 电池系统:具备两种续航选项,300英里和500英里,根据配置不同,电池容量有所不同,最高1000kwh电池。
  • 热管理系统:高效的热管理系统,保持电池和电机在最佳工作温度。
  • 车联网系统:集成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车联网功能,实现软件更新和远程诊断 。
  • 辅助驾驶:搭载Autopilot系统,标配多项主动安全功能,包括FCW、LDW、AEB、ACC、 LKA、HWA等。
  • 编队行驶技术:特斯拉计划未来实现Semi卡车的编队行驶,以提高行驶效率和安全性。

运营数据

  • 累计交付量:特斯拉目标在2024年生产50,000辆,这将使其成为美国第二大类8级卡车制造商。

防守玩家

传统重卡智能驾驶配置情况

三一重卡

智能化代表车型

  • 名称:魔塔 1165
  • 发布年份:2023年4月发布,5月公布车型名称

技术与性能

  • 电驱桥:采用集成电驱桥,适应高负载需求。
  • 电池系统:搭载1165kWh的大容量电池,设计续航里程大于800公里,支持800V电压平台。
  • 动力和充电:配备两台最大功率275kW的扁线电机,提供强大动力输出。支持四枪快充技术,半小时内可充电至300公里续航。
  • 热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热管理技术保持电池和电机效率。
  • 车联网系统:装备先进的车联网技术,支持实时数据通信。
  • 辅助驾驶:具备LDW(车道偏离警告)、FCW(前碰撞警告)、ACC(自适应巡航控制)、LKA(车道保持辅助)、DFM(动态驾驶管理)等多种智能驾驶功能。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一汽解放

智能化代表车型

  • 名称:解放J6V 智能重卡
  • 发布年份:2022年1月20日
  • 制造:初代解放J6于2007年上市,已量产超过百万台,解放J6V是解放J6的改款
  • 累计交付量:具体交付数据未公开。

技术与性能

  • 电驱桥:整车动力链全面升级,包括高效后桥和AMT变速箱,传动效率提升0.5%。
  • 热管理系统:提升冷却通风模块效率,通过后处理技术升级节省燃油。
  • 车联网系统:基于地图的速度规划模块,增加动态感知的实时速度规划。
  • 辅助驾驶:包括前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车身稳定系统等,以及360°无盲区感知和智能自适应巡航。

东风商用车

智能化代表车型

  • 名称:东风天龙智能重卡
  • 发布年份:2023年5月18日,东风天龙GX首次上市,随后的东风天龙KX版本在2023年11月24日首次交付。
  • 制造:由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制造,与嬴彻科技合作开发。
  • 首次交付:2023年11月24日,在江苏扬州首批交付了63辆,专为纭毅运输公司定制,用于全国干线货运。

技术与性能

  • 车联网系统:作为燃油车,主要依赖传统燃油系统,主要智能化体现在辅助驾驶。
  • 辅助驾驶:搭载嬴彻轩辕智能驾驶系统,配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高清摄像头,提供高级的车联网功能。

吉利商用车

智能化代表车型

  • 名称:星瀚G超级电动重卡
  • 发布年份与交付:首次发布于2023年5月11日,具体交付情况未详细披露。
  • 技术与性能
  • 电驱桥:配备800V高效电驱系统,峰值马力超过1000Ps,采用模块化底部快速换电技术。
  • 电池系统:配备500kWh大容量电池,支持双枪直流快充,实现半小时内充电,续航达300公里。
  • 车联网系统:集成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融入吉利GKUI生态系统,支持广泛的语音交互功能。
  • 辅助驾驶:支持L2.5级自动驾驶,具备多种智能驾驶辅助功能。
  • 应用场景: 专为区域干线物流设计,适合短道和区域干线运输,优化了运营效率和成本。

此外,星瀚G超醇电混重卡是针对中长途MEV解决方案的,结合甲醇发动机和电驱系统,满足500-1500公里的中长途运输需求。据称比传统燃油车每公里节省约1元。星瀚G醇氢电一体重卡使用甲醇重整制氢技术,避免了传统氢气储运的复杂性,采用甲醇作为氢源,通过重整技术产生氢气,供给燃料电池发电。

宇通

智能化代表车型

  • 名称:新能源牵引车(创享款)
  • 电驱系统:配备高效电驱动系统,具有高达97.5%的转换效率,支持动力强劲。
  • 电池系统:提供多种电池选项(282kWh/344kWh/350kWh),支持快速充电,电池维护周期由传统的3个月延长至1年,有充电款及换电款。
  • 热管理系统:电机采用抗凝露结构,确保在高寒、高湿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 车联网系统:配备智能监控系统,24小时实时监控电池和车辆状态,优化运维效率。
  • 辅助驾驶:配备多种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如防误踩、防碰撞、车道偏离预警、360环视等。
  • 安全性:高标准的安全设计,电池和电控系统的防护等级达到IP68+IP6K9K,确保在严苛环境下安全运行。
  • 舒适性:新一代气囊座椅和智能设计提升驾驶舒适性和驾驶室的空间利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