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车必备的5项安全配置,少一个都可能影响行车安全

现在买车,很多人会被炫酷的大屏、花哨的氛围灯或者全景天窗吸引,恨不得把配置单从头勾到尾。但你知道吗?有些配置就像汽车的“保命符”——平时存在感不强,关键时刻却能救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买车时绝对不能省的5项安全配置,它们就像汽车上的“五重护盾”,少一个都可能让行车安全打个折扣。

第一重护盾:行车记录仪,你的“移动证人”

购车必备的5项安全配置,少一个都可能影响行车安全-有驾

去年有个朋友在高速上被追尾,对方咬定是他急刹车导致事故。最后多亏行车记录仪拍下了前车突然变道的画面,交警看完视频当场判定对方全责。这玩意就像给车装了个24小时待命的“行车保镖”,不仅能防碰瓷,遇到事故还能还原真相。现在不少车型原厂就带高清记录仪,还能通过手机随时查看录像。就算车没自带,花几百块加装一个也不亏,毕竟关键时刻它能帮你省下大把时间和冤枉钱。

购车必备的5项安全配置,少一个都可能影响行车安全-有驾

第二重护盾:倒车影像+雷达,新手秒变老司机

购车必备的5项安全配置,少一个都可能影响行车安全-有驾

去年表弟刚拿驾照时倒车撞了石墩,维修费花了小五千。后来装上倒车影像才发现,原来车尾藏着半米高的盲区!现在的新车基本都带倒车雷达,但影像和雷达组合才是黄金搭档。雷达负责“听声辨位”,30公分就开始“滴滴”报警;影像则像后脑勺长了眼睛,连地上的小猫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特别是带动态轨迹线的系统,打方向时屏幕上会显示预估路线,新手也能一把入库不刮蹭。

购车必备的5项安全配置,少一个都可能影响行车安全-有驾

第三重护盾:胎压监测,轮胎的“健康手环”

购车必备的5项安全配置,少一个都可能影响行车安全-有驾

上个月有辆SUV在高速爆胎的视频上了热搜,后来调查发现是胎压过低导致轮胎侧壁开裂。现在很多车都标配胎压监测,仪表盘上四个轮胎的小图标会实时显示压力值。有次我开车时突然警报响起,显示右后轮胎压只有1.8bar(正常2.3-2.5bar),下车一看果然扎了钉子。及时补胎避免了一场潜在危险,这功能就像给轮胎戴上了智能监测手表,胎压异常早发现,爆胎风险降八成。

购车必备的5项安全配置,少一个都可能影响行车安全-有驾

第四重护盾:侧气囊+侧气帘,碰撞时的“缓冲气垫”

购车必备的5项安全配置,少一个都可能影响行车安全-有驾

去年某车企公布过一组数据:侧面碰撞事故中,装备侧气囊的车型乘员重伤率下降55%。这个藏在座椅侧面和车顶的“隐形保镖”,遇到侧面撞击时会瞬间弹出,像气垫一样隔开人体和车门。有网友分享过真实经历:他的车被闯红灯的电动车拦腰撞击,侧气囊弹出后,坐在副驾的妻子只是轻微擦伤。要注意的是,有些低配车只有前排侧气囊,后排乘客同样需要保护,买车时要确认是不是全车标配。

第五重护盾:ESP车身稳定系统,雨雪天的“隐形教练”

北方朋友应该深有体会:冰雪路面转弯时车尾容易打滑。这时候ESP就像个经验丰富的教练,会自动对打滑的车轮单独刹车,同时调整动力输出。有次我在山路遇到暴雨,过弯时明显感觉方向盘被轻轻往回带,车身晃了一下就稳住了。现在国家已强制新车标配ESP,但买二手车时要特别注意,2018年前的某些车型可能没这个配置。遇到湿滑路面或急转弯,有没有ESP可能就是“可控漂移”和“失控翻车”的区别。

除了这五大必备配置,像主动刹车、盲点监测这些高科技也值得考虑。比如最新款的车型普遍搭载AEB自动紧急制动,遇到前方突然窜出的行人能自动刹停;360°全景影像则让停车像玩电子游戏一样轻松。不过说到底,安全配置再齐全也只是辅助,开车时保持专注才是真正的“终极护盾”。下次看车时记得打开配置表逐项核对,毕竟安全这件事,多一份准备就少一分风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