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8,这车架子搭得老高,吆喝得震天响,大定订单都堆成小山了,可真要“提溜”走一辆,那可得耐心“蹲坑”。
瞅瞅这交付量,5月上旬一周才“扒拉”出一千多辆,跟8万多嗷嗷待哺的订单比,简直“憋屈”得慌。
你说这“掌柜的”,心里不“毛糙”才怪。
起初,都以为是“芯”病难医,这年头啥都得“自给自足”,不然总觉得脖子上拴着根绳儿。
可这次,好像不是“芯”的事儿,是“脚底板”——轮毂,出了岔子。
没轮毂,这车不就是个“杵在那儿”的铁疙瘩吗?
坊间传闻,原供应商“扛不住”那“座山雕”级客户的压力,硬是把交货期往后“抻”了抻。
这“座山雕”是谁,咱“小老百姓”也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结果就是,M8的轮毂“捉襟见肘”了,周产能直接“扑街”。
赛力斯急吼吼地找了“备胎”,换了重庆万丰之类的“角儿”,吭哧吭哧地赶工,争取月底能“支棱起来”,一周整出七千辆。
可就算轮毂这“拦路虎”被搬开了,产能也未必能“一路高歌”。
你瞧啊,赛力斯3月底就给底下“跑腿的”下了“军令状”,5月底前,每天必须“攒”出900辆车的“零件儿”,一个月下来就是两万七千辆。
可偏偏有些“主儿”,就是“抻着脖子”也够不着。
这就跟考试,老师“划拉”了重点,你还是“挂科”,你说“糟心”不“糟心”?
更“扎心”的是,就算“零件儿”都“码齐”了,工厂的“锅”也有限。
赛力斯第三工厂,M8和M9 “挤”在一块儿生产。
现在一个月总共能“捣鼓”出2万3千辆左右,分给M8的,一周也就“那么点儿”。
这背后的“弯弯绕”,也挺“门儿清”的。
M9“油水”足,一台能“捞”17万,M8才10万。
换了你是“当家的”,你先“招呼”哪个?
所以啊,M8的产能“拉胯”,不是单单“轮毂卡脖子”这么“片儿面”,而是整个“链条”的“拧巴”,是产能分配的“身不由己”,就好比一个“破筛子”,这边补好了,那边又漏了,你说这“粮食”还能剩下多少?
有人“支招”了,赛力斯不是还有第二工厂吗?
那是“伺候”M7的。
可M7 “眼瞅着”要“改头换面”了,用新的“家伙事儿”,生产线也得“大动干戈”。
这就跟家里“折腾”,客厅“乱炖”,卧室也跟着“遭殃”。
要我说,要是能把享界的“地盘”利用起来,“赶制”M8,或许能“喘口气儿”。
反正售后都是鸿蒙“罩着”,谁“攒”的,好像也没那么“讲究”。
关键还是看华为能不能“摆平”,是“歃血为盟”,还是“联合作战”,这可“掂对”着点儿!
再说了,北汽不是有个“金銮殿”级别的工厂吗?
“扒拉”两下,也能“捯饬”出M8啊。
现在“电车”市场这么“火爆”,谁不想“捞一把”?
所以,M8的交付问题,不仅仅是“没车轱辘”这么“简单粗暴”,它背后是供应链的“娇气”,是产能分配的“一言难尽”,也是“玩家”们“暗戳戳”的“较劲”。
当我们“嗷嗷叫”着要提车的时候,有没有“琢磨”过,这背后,可能是一场更大的“博弈”?
“溜达”一圈再想想,当初大家“一头扎”进问界M8的“坑”,不就是图个“遥遥领先”吗?
可现在看来,这“遥遥领先”的“底儿”上,还有不少需要“填补”的地方。
或许,真正的“遥遥领先”,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耍把式”,更是整个“链条”的“同心协力”和“稳如泰山”。
而这,才是更“难啃”的“硬骨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