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南首都河内市宣布了一项引人关注的政策,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逐步禁止燃油摩托车进入市中心区域。
根据计划,从2026年7月1日起,河内一环路以内的核心区域将首先实施禁令,后续还会扩展到三环路。
这个消息对于一个被称为“摩托车王国”的国度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变革。
要知道,河内全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920万辆,其中摩托车就高达690万辆,这还不算每日在市区穿梭的约120万辆外地车辆。
而河内现有的公共交通系统,仅仅能满足大约19%的市民出行需求。
这意味着,禁摩令一旦全面铺开,将瞬间释放出数百万个体的出行需求,这个巨大的市场空白,几乎注定要由电动两轮车来填补。
对于咱们国内的电动车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中国在电动车领域,无论是从完整的供应链、成本控制能力,还是在车辆的智能化技术方面,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面对越南这个即将爆发的市场,许多企业恐怕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了。
然而,在看到这片充满机遇的蓝海时,我们必须冷静下来,回顾一段二十年前发生在同一片土地上的、几乎一模一样的故事。
那段关于中国摩托车在越南从盛极一时到兵败如山倒的往事,是一份无比沉重,也无比宝贵的教训。
时间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当时的越南摩托车市场,是日本品牌的天下。
本田、雅马哈等品牌凭借其优良的品质和耐用性,在越南消费者心中树立了极高的声誉,但价格也相对昂贵。
就在此时,以力帆、宗申、隆鑫等品牌为代表的中国摩托车企业,带着极具冲击力的价格优势进入了越南市场。
当时,一辆中国产的摩托车,售价仅为同级别日本车的一半,甚至更低。
对于当时收入有限,但对交通工具需求又极为迫切的越南普通家庭而言,中国摩托车的出现,完美地解决了他们的痛点。
凭借着这种极致的性价比优势和灵活多样的销售渠道,中国摩托车迅速席卷了整个越南市场。
在最鼎盛的2002年,中国品牌在越南的市场占有率合计达到了惊人的80%到90%。
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中国品牌的摩托车,力帆等品牌更是成为了越南家喻户晓的名字。
那确实是中国摩托车产业在海外市场最辉煌的一段时光。
可是,这种建立在单一价格优势上的辉煌,如同沙滩上的城堡,看似宏伟,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好景不长,问题很快就暴露了出来。
最致命的,就是产品质量问题。
为了在价格战中取得优势,很多出口到越南的摩托车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使用了大量劣质零件,制造工艺也十分粗糙。
结果就是,车辆的故障率居高不下。
发动机漏油、行驶中突然熄火都是常见的小毛病,更严重的是,刹车失灵、车架断裂等危及生命安全的设计和质量缺陷也时有发生。
比产品质量问题更糟糕的,是售后服务的全面缺失。
当车辆出现问题时,消费者发现很难找到专业的维修点,坏掉的零件也难以匹配。
一个商品,如果买回来之后的使用体验极差,并且坏了之后就等于宣判了死刑,那么它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可想而知。
长此以往,“中国摩托车便宜但质量差”的观念在越南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口碑彻底崩塌。
就在中国品牌因自身问题陷入泥潭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日本品牌开始组织反击。
本田等车企迅速调整了市场策略,一方面推出了价格更具竞争力的车型,大大缩小了与中国摩托车的价格差距;另一方面,他们继续巩固和宣传自身在质量、耐用性、燃油经济性和保值率方面的传统优势。
当价格不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时,被质量问题折磨得苦不堪言的越南消费者,毫不犹豫地重新选择了品质更有保障的日本摩托车。
面对市场的逆转,一些中国企业也并非坐以待毙。
例如,当时在越南市场投入最多的力帆,也曾试图通过一系列品牌营销活动来挽回声誉,比如在河内举办“摩托飞跃红河”的大型特技表演,签约越南本土的足球明星作为代言人,并且率先在越南投资建厂,希望通过本地化生产来提升品牌形象。
然而,这些努力都只是在表面上做文章,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这两大核心痛点。
最终,这些举措也未能扭转整个中国摩托车品牌在越南市场的颓势。
结局是惨淡的。
从2015年开始,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市场份额已经从曾经的超过六成暴跌至不足10%,而到了2018年以后,这个数字甚至不到1%。
与此同时,日本本田一家就占据了超过七成的市场份额,重新确立了其霸主地位。
这场从巅峰到谷底的经历,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商业案例,它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在任何市场,尤其是海外市场,单纯依靠低价策略去冲击市场,而缺乏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服务体系和长期的品牌建设作为支撑,即便能够获得一时的成功,也注定无法长久。
现在,历史的机遇似乎又一次摆在了中国企业的面前,只是赛道从燃油摩托车换成了电动车。
今天的中国电动车产业,无论在技术实力还是供应链成熟度上,都远非二十年前的摩托车企业可比。
面对越南本土的VinFast等品牌,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具备优势。
但是,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
越南消费者是有记忆的,他们曾经因为“低价”而选择我们,也因为“低质”而抛弃我们。
这一次,如果我们的企业还想着用同样的老套路,靠低价和牺牲品质去抢占市场,那么二十年前摩托车的悲剧,很可能将在电动车上重演。
吃一堑,长一智,希望这次,我们能够真正用高品质的产品、可靠的服务和负责任的品牌形象,去赢得越南市场长久的信赖和尊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