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因制动缺陷召回共计17个批次,占总批次数的13.6%;如果按照召回车辆数据计算,2022年制动召回总计868522辆,占汽车召回总数量的19.4%。
基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召回公告文件,汽车制动网对2022年汽车召回事件进行深度梳理,并就因制动部件缺陷引发的召回事件进行汇总分析,首次发布《汽车因制动安全隐患召回事件年度分析报告》,供汽车制动及相关领域人士参考。
2022年,因制动缺陷召回共计17个批次,占总批次数的13.6%(由于部分召回批次涉及的召回主体/公司和缺陷部件/召回原因不止一个,如果按照召回单位和缺陷部件分别统计,实际因制动安全隐患导致召回的次数实为26次,详见文末附表)。如果按照召回车辆数据计算,2022年制动召回总计868522辆,占总量的19.4%。因此,不论是从召回批次数,还是实际召回车辆数量来分析,制动召回在召回总量中的占比均低于20%。制动虽不占少数,但也并不是导致汽车召回的“带头大哥”。毕竟,制动作为汽车首要的安全装置,汽车厂商及供应商对这道安全底线一直严防死守、对制动创新技术的应用及降本减配也是慎之又慎。
在制动召回中,按照国别划分,日系车(含合资国产车)位居榜首,高达45%;紧随其后的是韩系车(含合资国产车),也接近40%。换言之,仅日、韩车系,在制动召回中的比重就超过了80%。事实上,在2021年的制动召回中,也是仅现代汽车集团一家就独占了仅70%。对于近几年韩系车在华市场份额持续低落,以及2022年日系车销量下滑,虽然主流观点归因于产品力下降、转型电动化节奏迟缓,以及缺芯等市场大环境,不过,从“扎心”的召回大数据来看,也反映了日韩车系在华市场走弱另有端倪。
欧系车(2022年召回主体主要是德国、意大利、瑞典,以及其合资国产车)虽然也有近15%的份额,不过,如果不是因为奔驰召回十年老车的12万多辆,欧系车召回数量还不足3000辆,也难怪国人对欧系车,尤其是德系车情有独钟。2022年,自主品牌有两批次制动召回,一汽轿车奔腾和奇瑞汽车,涉及的两款车型也都是电动车,这也提醒了消费者对电动车的制动安全问题不容小觑。美系车的4起召回均来自福特,而且还都是出在“简单”的机械件上,福特要进一步在中国市场提振消费者信心,还是有很多“细活”要进一步提升的。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制动主要起到让车辆减速、停车的功能。事实上,制动系统的产品线非常长,从车主脚踩的踏板、助力器、制动管路、制动器(卡钳/鼓制动)、制动盘、刹车片……仅这些机械部件产品门类就非常多,涉及:复合材料热压成型、密封橡胶件、长管弯曲成型、铸造、冲压、焊接、金属精密加工等等,其加工和装配工艺堪称当今工业制造之“大全”。与此同时,制动系统也早已电子化,除了已经普及的ABS/TCS/ESC,还有电子真空泵EVP、电液线控制动EHB等先进制动技术,以及电子化必不可少的轮速、压力、位移等各类传感器和控制器ECU内复杂的软件,使得机、电、软一体化的制动系统越来越复杂,确保制动安全万无一失的难度系数也在指数级攀升。
按照缺陷部件类型划分,导致制动召回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三大类:机械部件故障(含装配工艺疏漏)、电子部件故障和软件缺陷(Bug)。毋庸置疑,早先的制动召回主要出在机械部件上。以2022年召回为例,制动液泄漏导致制动无效、制动卡钳未按规定扭矩紧固存在松脱风险、助力器壳体底部锈蚀导致制动助力减弱、制动踏板限位缓冲垫老化并脱落……这些都属于机械类制动安全隐患。不过,由于制动系统的电子化,电子部件故障和软件缺陷导致的召回也越来越多,2022年的数据显示,后两类召回合计的比例已经超过了传统的机械部件缺陷,这其实也在预料之内、情理之中。
2022年发生的因电子部件故障导致的制动召回共5次,均来自现代汽车集团(含起亚品牌)。2021年,现代汽车就因同类型故障(车辆因制动系统液压电子控制单元HECU内部可能发生短路,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发动机舱起火,存在安全隐患)于3月、4月和6月在国内召回了4次,共计近52万辆。2022年,现代汽车再次因为该故障召回33.7万辆。理论上,现代汽车对该安全隐患应该是有预判的,但是并没有采取集中召回,这种“挤牙膏”式分批召回,其实对消费者品牌信心会有不小的伤害。
2022年因软件Bug导致的制动召回也是5次,由丰田汽车(含雷克萨斯、皇冠)一家独占,其中4次共计近14万辆丰田汽车召回,是因ESC(V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软件内部程序不完善。另外1次召回是因雷克萨斯EPB控制电脑电源回路异常检测程序编写不当所致。制动君在查阅2021年制动软件Bug召回资料时发现,2021年丰田也有2次制动软件Bug召回,共计22.5万辆,并不比其2022年少。2021年,因制动软件Bug召回的还有日本斯巴鲁、韩国起亚和德国宝马。可见,软件Bug也是导致制动召回的一大隐患。不过,由于空中下载技术“OTA(Over-the-Air Technology)”逐步规范和普及,未来一些制动软件Bug会由厂家后台进行软件“补丁”修复/迭代,制动软件Bug或许会在公开召回中逐渐“隐身”,但是,消费者对制动软件Bug切不可掉以轻心。
因制动召回,进口车占比21%,远高于进口车的市场份额
如果按照国产车(含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国产车)和进口车分类,2022年因制动安全隐患召回的进口车为178892辆,约占总制动召回数量的21%。以2021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国产乘用车的产销规模接近2150万辆,同期,进口乘用车近94万辆,在新车市场,进口车的比例仅4%左右。可见,2022年制动召回进口车的比例(21%)远远高于进口车的市场占比(4%),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迷信“进口车比国产车质量好“的传统观念并不可取。
虽然,汽车召回制度(recall)在国内正式实施已经有18年了,但是,截至目前,国人对汽车召回的态度和观念还未完全理性。一方面,整车厂家,怕出丑,仍有遮遮掩掩,个别车厂对于制动召回也在“挤牙膏”,不能一步到位。同时,也存在一些在欧美国家的召回,并没能惠及国内车主的事件。另一方面,消费者也会下意识地将召回和质量不可靠挂钩,这多少有些以偏概全。
如果要排序2022年全球制动召回的大事件,制动君认为奔驰当属首位。2022年6月,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宣布因制动助力器存在安全隐患,在全球召回99.34万辆车(其中,中国约12万辆、德国约7万辆)。该事件有两大亮点,其一,召回数量有近百万辆之巨;其二,召回车辆生产日期居然是“2004年起”,18年前的车在国内大多已易手N次,甚至部分老车也已寿终正寝,奔驰居然能做到“一个也不能少”。通过奔驰这则制动召回也说明了,敢于在召回上“大包大揽”,既能体现公司的责任、实力和品牌自信,也能反哺公司的品牌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