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破产背后:造车新势力为何难逃“生死劫”?

"办公室门禁失效、员工居家办公、总部LOGO被拆..."当这些关键词与曾经的新势力销冠哪吒汽车联系在一起时,多少让人感到唏嘘。曾几何时,这个以"逆天改命"为口号的车企,如今却深陷破产漩涡。6月19日,合众新能源被申请破产的消息,再次将造车新势力的生存困境暴露在聚光灯下。

从销冠到破产:哪吒汽车的"过山车"之旅

2022年,哪吒汽车以15.2万辆的销量登顶新势力榜首,估值一度高达250亿元,堪称行业"黑马"。彼时,其低价高配策略在B端市场所向披靡,哪吒V、U系列车型成为网约车市场的宠儿。然而短短两年后,销量断崖式下跌至6.45万辆,三年累计亏损超180亿元,最终走到了破产边缘。

细究其衰败轨迹,核心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过度依赖B端市场导致品牌溢价缺失,研发投入不足造成技术护城河浅薄,供应链管理混乱引发连环危机。当行业竞争进入智能化、高端化赛道时,哪吒汽车既有的价格优势反而成了制约发展的枷锁。

哪吒汽车破产背后:造车新势力为何难逃“生死劫”?-有驾

1.99亿票据违约背后的经营困局

压垮哪吒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高达1.99亿元的票据违约。这不仅反映出企业现金流断裂的残酷现实,更暴露出新势力车企的普遍困境——在资本热潮退去后,如何实现自我造血?

数据显示,哪吒汽车单月研发投入不足蔚来的1/5,却要维持同样庞大的运营体系。这种"小马拉大车"的模式,在融资环境宽松时尚可维系,一旦遭遇市场寒冬,便立即捉襟见肘。更致命的是,当供应商集体讨债、经销商维权时,整个商业生态瞬间土崩瓦解,形成恶性循环。

造车新势力的集体焦虑

哪吒的困境绝非个案。近年来,威马、天际等新势力相继暴雷,就连"蔚小理"也频频传出裁员、收缩的消息。这个曾经被资本疯狂追捧的赛道,正在经历残酷的洗牌期。

究其根本,新能源汽车行业已从"PPT造车"进入真枪实弹的比拼阶段。当补贴退坡、消费者日趋理性,那些缺乏核心技术、商业模式存疑的企业自然难以为继。特别是在智能化竞赛白热化的当下,自动驾驶、车机系统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动辄数十亿,没有雄厚资金储备的车企注定举步维艰。

生死突围:新势力路在何方?

哪吒汽车曾尝试转型"服务型公司",却因动摇主业根基而遭到反噬。这个案例给行业留下深刻启示:造车终究是长跑运动,需要技术沉淀与战略定力。或许正如某位行业观察者所言:"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能活下来的,永远是那些把车造好、把用户服务好的企业。"

站在行业变革的十字路口,每个玩家都在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有人选择技术突围,有人深耕细分市场,还有人寻求跨界合作。但无论如何,尊重商业本质、回归造车初心,才是穿越周期的根本之道。毕竟,汽车产业的百年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哪个品牌能靠炒作概念长久生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