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超标无法上牌、改装提速直接罚没,新国标用技术锁死电动车“危险操作”。
9月1日,修订后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7761—2024《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正式实施。这项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规,覆盖中国3.5亿辆电动自行车,从生产源头到路面行驶构筑起严密的安全防线。
新规严在哪?三重防线锁死超速
新国标最核心的“严”,体现在对速度的绝对控制。
政策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25km/h,并首次要求车速超过25km/h时,电动机自动断电停止动力输出。这意味着传统“解码器”等改装手段彻底失效。
塑料件设红线,5.5%成生死线
新规对车辆结构的安全性提出更严苛要求。其中塑料件占比不得超过整车质量5.5%的规定,直接宣判了市场上流行的“小包车”的命运。
防改装动真格,从生产端封堵漏洞
新国标首次从设计源头切断非法改装可能性。政策明确禁止预留改装接口,并新增多项防篡改设计要求。
重量限制调整,安全与续航的平衡术
新规展现了灵活监管智慧。铅酸蓄电池车型的整车质量限值从55公斤提升至63公斤。
增加的8公斤重量,可以让制造商在保持安全性的前提下,将续航里程从50公里提升至60-70公里。
这一调整显著增强了铅酸电池车型的市场竞争力。不过其他类型电池的电动自行车仍保持55kg上限。
充电安全升级,切断自燃引信
配套实施的《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要求》GB 42295—2022针对频发的充电火灾作出专项约束:
- 禁止车载充电器设计,规避充电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 提升电气线路防火性能要求,从源头减少充放电火灾风险
消费者避坑指南,三类车千万别买
新规落地后,三类电动车将直接无法上牌上路:
1. 塑料件占比超5.5%的“小包车”:上海、广州等地已明确拒批牌照
2. 缺失3C认证与“大证”的电摩/电轻摩:需同时具备强制性安全认证和机动车出厂合格证
3. 非法改装的合规车:包括解速、更换大功率电池等行为
新规不会强制淘汰现有非标车辆,各地政府将通过“以旧换新”政策逐步引导更新。但消费者若在9月后误购三类禁售车型,将面临“买车即废铁”的困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