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油价的持续上涨,很多人在买车的时候,都把目光转向了新能源电动汽车。
大家心里盘算的账都很清楚:电费总比油费便宜,开电车出门,一年下来能省下一大笔加油钱,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吸引力。
然而,一个有些出人意料的现象却在不少新车主身上发生了。
他们本以为踏入了省钱的新时代,结果几个月下来一看电费单,发现每个月的充电开销并不少,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算下来每公里的成本直追那些省油的燃油车。
这让很多人感到困惑,说好的“用电自由”呢?
为什么自己买的电车,开起来却一点也不省钱?
这背后其实并非是电车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关键的选择题,答案就藏在“家用充电桩”这五个字里。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补充能源的方式主要就是两种,一种是使用分布在商场、写字楼、高速服务区等地的公共充电桩,另一种则是在自己家里或者小区的固定车位上安装一个专用的家用充电桩。
这两种方式,在充电成本上存在着天壤之别,可以说是直接决定了你的电车究竟是“省钱利器”还是“烧钱玩具”的关键。
我们先来看看绝大多数没有安装家用桩的车主依赖的公共充电桩。
很多人可能下意识地认为,公共充电桩的电费应该和家里的电费差不多,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些充电桩绝大部分都属于商业运营性质,因此执行的是商业用电价格,这个价格本身就要比我们日常的居民用电高出一截。
更重要的是,运营商为了收回设备投资、支付场地租金和进行日常维护,还会在电价的基础上,额外收取一笔服务费。
这笔服务费的金额通常在每度电五角到一块钱不等,在一些热门地段或者旅游景区,服务费甚至会更高。
这样一来,商业电价加上服务费,一度电的综合成本轻轻松松就能达到一块五甚至两块钱。
我们来算一笔简单的账,以一辆比较常见的、百公里耗电量为15度的新能源车为例,如果使用公共充电桩,假设每度电的综合成本是1.8元,那么行驶100公里的费用就是27元。
这个价格,已经和一些日系省油的燃油车不相上下了,电车在成本上的优势几乎荡然无存。
然而,如果我们把场景切换到家用充电桩,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家用充电桩使用的是我们自己家里的居民用电,可以直接从国家电网申请一个独立的电表。
为了鼓励电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的电力部门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推行了“峰谷电价”政策。
简单来说,就是把一天24小时划分为“高峰”和“低谷”两个时段,在用电量较少的夜间低谷时段,电价会非常便宜。
比如,很多地区晚上十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这段时间的谷时电价,可以低至每度电三角到四角钱。
同样是那辆百公里耗电15度的车,车主下班回家后,把充电枪插上,车辆在深夜自动充电。
第二天一早,车子电量满了,我们再来算算费用:15度电乘以每度0.35元的谷时电价,总费用大约是5.25元。
一边是27元,另一边是5.25元,两者相差了足足五倍之多。
日积月累,一年下来节省的费用是非常可观的。
这笔账算清楚了,就能明白为什么说家用充电桩是解锁电车省钱密码的钥匙。
除了金钱成本,时间成本和便利性的差异也同样巨大。
没有家用充电桩,意味着车主需要把“找地方充电”这件事纳入日常规划。
平时可能还好,下班路上绕个远去商场的充电站,花一两个小时边充电边逛街。
可一旦遇上节假日出行高峰,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桩前排起长龙的景象,相信很多人都见过。
为了充上电,车主们常常需要等待一两个小时,甚至更久,宝贵的假期时间就这样在无尽的等待和焦虑中被消耗掉了,极大地影响了出行体验。
而且,在城市里找桩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有时候导航过去发现充电桩是坏的,或者车位被燃油车占了,那种来回折腾的疲惫感,足以让人对开电车出门产生抵触情绪。
而拥有家用充电桩,这些烦恼都不复存在。
回家即充电,第二天必然是满电状态,这种确定性和便利性所带来的安心感,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家用充电桩的好处如此明显,为什么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车主选择不去安装呢?
这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是许多车主面临的现实难题。
最主要的一个障碍,就是客观条件的限制。
尤其是在一些建成时间较早的老旧小区,当初的社区规划根本没有考虑到私家车位的配置问题,很多居民停车都是“先到先得”,没有固定的产权车位或者长期租赁车位,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安装私人充电桩的可能性。
即便有固定车位,小区的电力容量也可能成为另一个拦路虎。
一个小区里如果同时安装大量大功率的充电桩,可能会对整个小区的电网负荷造成巨大压力,物业公司出于安全和稳定性的考虑,可能会以“电力容量不足”为由拒绝业主的安装申请。
除了这些硬件上的硬性制约,安装过程中涉及的沟通和审批流程,也劝退了不少人。
安装一个家用充电桩,通常需要得到小区物业公司的同意并盖章。
但一些物业公司因为担心安全责任、增加管理难度,或者仅仅是因为嫌麻烦,会对业主的申请百般推脱,设置各种障碍。
车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沟通、协调,甚至要拿出相关的政策文件据理力争,这个过程本身就让人感到心力交瘁。
很多人一想到要和物业反复拉锯,就觉得头疼,索性放弃了安装的念头,宁愿选择去外面花高价充电。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为了解决这个“充电难”的问题,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为车主们扫清障碍。
相关部门明确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配合业主或委托的建设单位,在安装充电设施时提供必要的协助,不得无理阻挠。
同时,整个安装流程也在不断简化。
现在很多汽车品牌在销售车辆时,都会赠送充电桩和包含一定米数线缆的基础安装服务。
车主需要做的,就是先确认自己有符合条件的固定车位,然后向物业提出申请,拿到同意证明后,就可以通过“网上国网”等官方手机应用向当地供电公司申请报装。
供电公司不仅会免费上门勘查、安装独立的电表,而且整个流程也越来越透明和高效。
只要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并且与物业进行有理有据的沟通,成功安装充电桩的概率其实非常高。
当然,对于那些确实因为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安装家用桩的车主,也并非无路可走。
可以多加利用市面上各种充电APP,关注它们的优惠活动,选择在非高峰时段去公共充电站充电,也能节省一部分开销。
此外,与小区里已经安装了充电桩的邻居进行协商,以付费共享的方式使用对方的充电桩,也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好办法。
总而言之,想要真正享受到新能源汽车带来的经济实惠和绿色便利,拥有一个能够使用低谷电价的家用充电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做出选择前,仔细评估自身条件,积极了解相关政策,努力为自己的爱车创造一个稳定、廉价的“口粮”来源,才能让这辆电车真正成为生活中的得力助手,而不是一个增添烦恼的负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