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1.5万台重卡杀向海外,中国重汽这波操作,让那些开惯进口车的老司机都开始算账了

月出1.5万台重卡杀向海外,中国重汽这波操作,让那些开惯进口车的老司机都开始算账了

上个月在服务区遇见个跑国际线的老哥,他那台黄河X7已经跑了快40万公里。我问他这车咋样,他点了根烟,慢悠悠说:“两年省下的油钱,够我再买半台车了。”旁边几个还在观望的师傅听完,脸色都变了。

月出1.5万台重卡杀向海外,中国重汽这波操作,让那些开惯进口车的老司机都开始算账了-有驾

这话听着像吹牛,但数字摆在那儿。去年9月,中国重汽单月出口破了1.5万台,每小时20多台车装船出海。这个量,已经超过好些国际品牌的全球月销了。

十年前要说国产重卡能有今天,我是不信的。那会儿跑长途的都迷进口车,动力强、毛病少,开着舒坦。国产的?能跑是能跑,但总觉得差口气。

月出1.5万台重卡杀向海外,中国重汽这波操作,让那些开惯进口车的老司机都开始算账了-有驾

现在风向真的变了。上回碰见个跑中东的师傅,他那车开了两年多,油耗比预期低一成多,故障也不多,价格还实在。他说了句实话:“以前觉得进口车贵有贵的道理,现在发现省下的钱够我多养台车。”

人家能把车卖到90多个国家,光靠便宜肯定不行。听说在海外建了十几家工厂,六百多个服务点铺开,出问题当地就能修。这年头买车,图的就是省心。

月出1.5万台重卡杀向海外,中国重汽这波操作,让那些开惯进口车的老司机都开始算账了-有驾

技术上的那些参数我不太懂,但有个细节挺说明问题。他们那个新平台把风阻弄到0.286,能省15%的油。跑运输的都清楚,油钱占成本大头,一年下来这笔账相当可观。

新能源这块他们也在搞。氢燃料的能跑1200公里,纯电的20分钟充八成电。虽然路上还不多见,但销量已经翻了好几倍。可能过不了几年,加油站真得改行。

月出1.5万台重卡杀向海外,中国重汽这波操作,让那些开惯进口车的老司机都开始算账了-有驾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车不光往发展中国家走,连澳洲、新西兰都有订单。那边对车的要求能低?能进去说明确实有点东西。听说欧洲市场也开始试水了,虽然量还小,但这个苗头值得琢磨。

月出1.5万台重卡杀向海外,中国重汽这波操作,让那些开惯进口车的老司机都开始算账了-有驾

当然也不是十全十美。偶尔还是会听到抱怨,比如配件供应慢点,新技术稳定性还得再看看。这些都正常,哪家车企没点磕磕绊绊?

但从月均八千到现在一万五,这个增长速度摆在那儿。非洲占了四成多份额,中东市场也吃得挺开。市场用脚投票,比什么都管用。

月出1.5万台重卡杀向海外,中国重汽这波操作,让那些开惯进口车的老司机都开始算账了-有驾

前两天又碰见那个开黄河的老哥,他正琢磨着再添一台车。我问他这次还选这个牌子吗?他笑了笑:“账算明白了,还折腾啥。”

这话说得实在。以前大家总觉得咱们的车差人家一截,心里多少有点别扭。现在路上看见那些挂中文logo的大家伙跑在国外,感觉确实不一样。

月出1.5万台重卡杀向海外,中国重汽这波操作,让那些开惯进口车的老司机都开始算账了-有驾

这两年跑物流的朋友聊天,话题从“进口车哪里好”变成了“咱们的车也挺行”。这个转变,细品起来有点意思。车行不行,跑几十万公里就知道了。

至于以后会怎样,谁也说不准。但至少眼下这个势头,让人觉得有些东西正在变。也许再过些年,在海外高速上看见国产重卡,会跟看见日系车一样平常。

月出1.5万台重卡杀向海外,中国重汽这波操作,让那些开惯进口车的老司机都开始算账了-有驾

这事,值得等等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