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出头拿下800V+激光雷达?零跑Lafa5这波操作,让大众ID.3车主在高速服务区沉默了整整十五分钟
上个月在沪宁高速服务区,我亲眼看见一辆电掣黄的小车5分钟充完电就走了,旁边ID.3车主还在刷手机等着。凑过去一看,零跑Lafa5,10万出头的价儿,用的居然是800V架构。这事儿要放在三年前,根本不敢想。
说实话,这两年电车市场有点魔幻。当年零跑S01那个翻车案例还历历在目,谁能料到他们现在搞出个Lafa5,预售价10.58万起步,顶配也就13万出头。关键是配置单拿出来一看,高通8295P芯片、激光雷达、50W无线快充,这些东西以前都是二三十万车型才舍得堆的料。
我有个朋友最近正在犹豫要不要入手。他原本看中的是大众ID.3,毕竟牌子摆在那儿。但两台车摆一块儿比,差距就出来了——ID.3还在用400V平台,车机系统也是上一代的东西,价格反而还贵个一两万。零跑这边全域自研,成本控制得够狠,把原本该是豪华配置的东西直接塞进了入门价位。
Ultra版更有意思。加了破风前铲、运动尾翼这些空气套件,风阻系数压到0.256,CLTC续航直接多出35公里。底盘据说是找了Stellantis的团队联合调校,绕桩测试比ID.3快了好几个身位。后驱电机扭矩给到290牛米,零百加速6.4秒,这数据放在十万级纯电轿跑里头,算是能打的。
智能这块儿也没含糊。8295P芯片算力30TOPS,配合14.6英寸的2.5K屏,语音助手整合了两套AI模型,响应速度确实快。智驾部分用的是高通8650芯片,200TOPS算力,27个感知硬件,能实现无高精地图的城市辅助驾驶。虽说现在这功能各家都在吹,但硬件基础摆在这儿,后续OTA升级或许还有戏。
续航和补能大概是最让人在意的点。56.2度和67.1度两种电池包,对应515公里和605公里的CLTC续航。800V平台的优势就体现在这儿了——5分钟能补200公里,10%到80%只要15分钟。我那朋友就是被这个打动的,他说自己每周要跑两趟苏州,高速服务区充电时间能省一半,这账算下来太划算。
空间表现也不赖。2735毫米的轴距,后排膝部空间能有两拳多,一米八的个子坐进去不憋屈。副驾那个“魔术拓展坞”挺实用,可以装折叠桌板,适合临时办公或者小孩吃东西。后备箱常规状态就够用,座椅放倒能扩到1080升,周末带家人出去玩,行李箱随便塞。
设计上也花了心思。全系标配无框车门,19英寸轮毂,B柱用的高亮黑玻璃饰板,看着挺精致。车漆有电掣黄、摩根粉这些年轻化的颜色,内饰还有速域紫配色,这些细节明显是冲着25到35岁这波人去的。调研数据显示,买这车的有七成是都市青年,六成看重个性表达,四成是家庭第二辆车需求。
底盘调校也不马虎。前后50:50的轴荷比,转弯半径5.17米,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架,据说在法国和国内多地做过极端路况测试。低速过减速带不算硬,高速变道也稳得住,这种平衡感在同价位车型里头不多见。
预售权益倒是玩得挺溜。99块钱定金能抵2000块尾款,再送免费个性车漆、4000块内饰选装基金,老用户增购还有额外补贴。这套打法精准刺激转化,估计不少人就是冲着这个下的单。
欧洲市场那边反响也还行。针对湿滑路面优化了制动系统,距离缩短了一米多,支持12种语言交互。德国那边有媒体夸过它的性能表现,零跑借这个机会在一线城市刷了波存在感。
当然,低价高配这事儿也不是没有争议。有人质疑零跑是不是在牺牲利润换市场,Ultra版交付时间能不能按时也是个问号。但话说回来,十万出头拿到这套配置,放在两年前根本不可能。市场就是这样,总有人敢打破规则,至于能走多远,还得看后续的产品力和服务能不能跟得上。
我那朋友最后还是订了。他说,这个价位能买到800V平台加激光雷达,就算将来有点小毛病,也认了。毕竟开车这事儿,合适自己最重要,别人怎么看不重要。
全部评论 (0)